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生长发育

青少年视光问题高发,分阶段解决效果佳
发布日期:2014-09-23

  近年来,我国0岁-16岁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科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13亿人口中,青少年近视眼者居多,在小学和中学就读的学生近视发生率非常高。孩子在婴幼儿、学龄前儿童、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眼科问题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及早针对治疗,效果最佳。

  婴幼儿(0-3岁)多为先天性疾病

  婴幼儿阶段的视光问题一般都是先天性的,常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底病变、视神经发育不良等先天性缺损和发育问题。3岁之前孩子配合性比较差,无法很好的与医生沟通和反馈,像主觉验光、眼底检查等无法获得最准确直接的检查结果。对于孩子视光问题的介入,只能作为一种早期筛查和评估。

  这一阶段,一般只能靠医生或家长在孩子的日常行为或对有效刺激的反应中寻找可疑的表现。例如,通过交替遮盖孩子的单眼看其反应来判断孩子双眼视力发育是否平衡;通过搭积木、捡豆子等游戏来判断孩子的立体视觉发育情况;家长一旦察觉出孩子眼部的异样,就可以尽早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学龄前(4岁-7岁)治疗时机最佳

  学龄前阶段的视光问题一般都是由于0-3岁时期未能及时发现,而导致眼部发育不良所致。这一时期是先天眼部问题的集中表现期,主要有斜视和弱视,但也是儿童视光问题治疗的最佳阶段。

  在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儿童会定期接受园方组织的眼科检查,在这一时期高发的斜视、弱视等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但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检查普遍存在排斥心理,检查时还会出现互相“帮忙”的情况。比如,有单眼视力问题的孩子会依靠小伙伴“帮忙”蒙混过关,但在其日常生活中又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视力障碍。

  建议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近视、远视等问题,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的手眼协调性,以及对于速度、运动、阅读的感知能力。例如,通过滚动的足球、飞行的羽毛球、书本上密集的文字等,观察孩子的反应来了解孩子的眼睛发育情况。

  小学阶段(7-11岁)近视加深最快

  进入小学后,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的高峰期,家长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孩子有没有较其他同龄孩子动作迟缓、笨手笨脚;看东西时爱歪头、皱眉、眯眼;看电视坐得很近,常常用手揉眼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不清黑板、学习成绩下降;看书距离很近,阅读不到半小时就出现眼酸胀、疼痛、头昏等视疲劳症状。如发现上述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眼科医院就诊。

  近视发生后越早开始治疗,治疗的效果越好。根据目前的临床经验,佩戴眼镜和接受OK镜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和控制手段之一,可以最直接的控制或减缓孩子近视度数的加深。对于0-200度以内的轻度近视,不要寄希望于眼药水、眼部按摩等效果并不显著的辅助治疗手段。因为近视疾病的发展有着不可逆的特点,一旦辅助治疗手段无法及时控制,就会使孩子的度数快速加深。

  专家提醒,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每半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切不可轻信某些仪器和药物可以治愈近视的虚假宣传。在选配眼镜或者接受OK镜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验光配镜,并在正规的机构购买配套护理液。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逸舟)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