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科学育儿

孩子有这些情况家长可要留意
发布日期:2016-04-05
  4月2日是第九个世界自闭症日。
  不过,相关的医生、护士们更愿意用“孤独症”称呼它。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杭州复旦医院举办的“关爱孤独症患儿”专家团免费出诊活动上,钱江晚报记者见到了很多孤独症患儿的家庭。走进这些孤独症患儿,就会发现,他们看到你,却不和你对视,他们会说话,却很难和你交流。
  一组最新数据:孤独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68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病。
  那么一旦确诊为孤独症,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呢?
  孤独症最好的治疗是早干预
  3岁是早期诊疗的关键期
  目前,孤独症的病因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定论,而当孤独症“附着”在孩子身上时,他们就和别人不一样了。
  杭州复旦医院院长朱晓华介绍,患孤独症的孩子外表和别的孩子没区别,但行为表现却不同。如果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怪异刻板等,就有可能是孤独症。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认知发展不平衡,在音乐、记忆力、计算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好甚至超常,所谓“白痴天才”,也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一般来说,孤独症患儿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
  遗憾的是,对付孤独症,现在暂时没有特效药,最好的做法是早干预。
  “3岁是进行干预诊疗的关键期,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都是到孩子上学后才发现孩子的异常,可能就真的错过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了。”朱晓华说。
  社交训练要做一辈子
  有耐心、坚持做一定有收获
  面对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症患儿,很多家长都想问:孩子,我该如何帮助你呢?
  活动现场,南京脑科医院心理研究中心陈一心教授做了场《孤独症的家庭治疗》的专题讲座。
  她说,家庭治疗进行干预时,需要对患儿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学习、纠正任何一个项目都要多重复,对量有一定的要求。
  要多使用正向的语言鼓励他们,多说赞美的话。比如上课的时候不能说话,表示友好的时候要微笑。做到了的话,要夸奖或奖励他们。
  “这样的社交训练要做一辈子,要有耐心、坚持做。有时候,孤独症患儿可能重复做一件事情,不要压制他们,而是要理解,因为他们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陈一心教授说。
  以她接诊的一个孤独症患儿为例。这个小孩每次坐公交车,路过每个站点都会报站。
  这时,不应该阻止他报站这个习惯。陈一心教授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患儿感受到了愉悦。“可以带他们去每一站去看看,站点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他去关注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宝宝如果有这11种情况
  家长可要留意了
  治疗孤独症,讲究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那么,孩子的哪些行为代表着孤独症呢?下面11条症状,供家长对照和初步判断。具体情况,可以到杭州复旦医院咨询孤独症专家。
  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2、5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3、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
  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5、9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
  6、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
  7、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8、16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9、1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10、2周岁不能说2个字的词语;
  11、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郑琪)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