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养身保健>>养颜驻颜

祛病除邪话艾叶
发布日期:2018-04-19

  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四集中,提到了貌不惊人的艾叶豆腐。作为一种常见的药材,艾叶苦温除湿,配上乳白色的豆腐甘寒能清热,在湿热的夏秋之际,食用艾叶豆腐可扶阳利湿、解热祛暑,此乃药食同源及食养的具体体现。

  其实,“艾”与国人早已结缘。艾,古时人们又叫冰台、艾蒿、医草、灸草、黄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等,现代认为古代的艾是菊科植物艾及近邻科的复合名称,药用其叶,故药材名为“艾叶”。让人倍感亲切的是,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之一。《诗经·王风·采葛》曾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屈原在《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会,谓幽兰其不可佩”。这说明艾在公元前就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以医药用途为主,如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关于“艾”名的来历,《本草纲目》中这样解释:此草可义疾,久而弥善,故字仍义,而名“艾”。

  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平日里司空见惯的艾草,却与端午节有着不解之缘。经史书籍中记载,端午节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的民间习俗。用这种方法“辟邪”“禳毒气”,实际上是以艾叶来预防各种传染病。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应用艾叶“辟邪”并流传至今,可见艾叶的保健作用得到了广泛重视。

  “家有艾火不求医”。艾灸,即通过艾绒(为艾叶晒干捣碎后得“艾绒”)熏灼体表穴位,以达到固护阳气、调节气血的作用。古书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能通过皮肤、经络的能量传递与渗透,可驱散寒气、温通经脉,使气血痹阻不通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不仅如此,艾灸善补阳气,补肾健脾,固本培元。尤其对于女性,艾草更是有着“女性保护草”的雅称。用艾草在腿部及腹部熏脐,能够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可除寒湿,预防感冒,起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来源:健康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