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提醒>>饮食提醒

伏后贴秋膘 吃素也进补!
发布日期:2015-08-19

  立秋一过,正是“贴秋膘”好时候,营养专家表示,现在“贴秋膘”并非要“以肉补肉”,而是通过秋季丰富的食材,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以素为主,以荤为辅,弥补夏季身体亏空,储备冬季身体能量,以免“贴”出富贵病。

  秋季进补前 先吃山药调脾胃

  营养观点:立秋之后饮食要以滋阴为主,去“燥气”。“贴秋膘”前最好先吃山药等食品来调养夏季被湿邪侵扰的脾胃,否则易出现身体“虚不受补”的情况,给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症带来隐患。平日胃火旺盛的人,进补前就要先清清胃火,多吃苦瓜、黄瓜、冬瓜或者喝些苦丁茶。老人和儿童消化能力较弱,进补前最好吃些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推荐菜品:板栗烧山药

  原料配料:山药、板栗、葱段、姜片、蒜片等。

  营养点评:山药性味甘平,能补脾胃、益肺肾,尤其适用于脾肾气虚者,但一次不宜多食,否则容易食滞,造成消化不良。板栗有补气功效,在秋季更适合和具有补气养血作用的肉类一起搭配,比如牛肉、鸡肉、猪肉等。

  营养观点:“贴秋膘”,适量补充豆类和蛋类是很好的选择。尤其是蛋类,其蛋白质质量好,脂肪酸质量较高,含有12种维生素,富含卵磷脂,都是秋天应适当补充的营养物质。而且蛋类消化吸收率高,清淡烹调时,胃肠消化负担较小,对儿童是重要的营养来源。健康人每日吃一个鸡蛋,不会引起胆固醇升高问题。糖尿病人每周限制在四个鸡蛋以内即可。

  推荐菜品:茴香豆干炒蛋

  原料配料:茴香菜、豆干、鸡蛋等。

  营养点评:这道菜同时补充豆类蛋白质和蛋类蛋白质,富含钙、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多种B族维生素。有荤食的美感,但又以素为主。豆腐干中的植物固醇,加上茴香菜中的大量纤维,能减少三高患者对鸡蛋中胆固醇的担心。

  初秋湿气重 多吃薏米和芡实

  营养观点:秋天干燥,初秋还湿热当道,甚至桑拿天也没完全消除,不适合吃太多的牛羊肉和辣椒,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免得体内湿热过盛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初秋湿气比较重的时候适合多吃些五谷杂粮,尤其是薏米和芡实、冬瓜和山药等祛湿利水的食物最佳。

  秋季水果蔬菜已然供应丰盛,而鱼虾、畜禽肉类也极大富足。摄入时,搭配好相应的蔬菜和水果,以降低肉类中较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危害。虾蟹的胆固醇比较多,那我们就搭配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菌藻类食物和粗杂粮薯类。

  推荐菜品:芡实莲子薏米粥

  原料配料:芡实、薏米、莲子、紫糯米等。

  营养点评:芡实和薏米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以祛暑解表、健脾和胃,和紫糯米一起熬粥,对缓解夏秋季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消化不良的人不适于喝凉粥,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补充维A维C 抵御凉气增加免疫力

  营养观点:多多享用秋季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薯类和杂粮,它们所富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补”的东西。但是天气逐渐转凉,寒冷气候易使人体维生素代谢也发生明显变化。如增加摄入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增加对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并对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色蔬菜,维生素C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推荐菜品:西兰花清炒胡萝卜

  原料配料:西兰花、胡萝卜、盐、蒜片等。

  营养点评:西兰花含维C较多,有利于人的生长发育,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肝脏解毒。而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在人体转化成维生素A,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适量吃发酵食品 有助进补食物吸收

  营养观点:夏季食欲不振,通常会多吃冷饮甜饮料之类,胃肠的消化功能比较弱。因此,到了秋天,体重较轻、消化不良的人应当适当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又帮助消化的食品,发酵食品就有这个好处。发酵时微生物会产生大量B族微生物,同时微生物的作用消除了食物中的抗营养因素,使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比如各种发酵食品,大米发酵制成的醪糟,豆类发酵制成的豆豉、豆酱、酱豆腐、麻豆腐、豆汁,奶类发酵制成的酸奶等。

  推荐菜品:醪糟蛋花汤

  原料配料:醪糟、枸杞、小汤圆、红糖等。

  营养点评:醪糟具有健脾养胃、舒经活血、补血养颜的食疗作用。不过,醪糟很甜,加红糖会热量高,因此不建议减肥的人晚上吃。在醪糟中加枸杞,能起到滋补明目、延衰抗老的功效。

  医学指导:赵利仁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养生专家;王旭峰 中国营养联盟副秘书长;于仁文 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配餐师;熊苗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范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博士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王禹哲)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