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的小刚(化名)5年前由于特发性肺纤维化造成呼吸功能衰竭,在市胸科医院接受了首次双肺移植术,术后结了婚还有了小宝宝。可随着移植肺的功能不可避免地渐退,小刚的身体又一次响起了警报,于是他再次来到了市胸科医院寻求救治……
面临再一次手术,他很担心自己的救治时间被耽误。没想到,为提高肺移植伦理工作审查效率,这家医院肺移植手术数量全国领先的医院,一直在探索如何为器官移植手术的供体、受体衔接过程争分夺秒。通过前后比较,医院首创了“微信网络肺移植伦理审查系统”的绿色通道,具有丰富伦理审查工作经验的伦理委员会的专家们,在术前用最快的方式完成移植的伦理评估工作,争取到了充分的时间。便捷了申请流程,提高了审查效率,既保障患者的权益,又使病家体验和拥有到真切的获得感。5月24日,胸外科主任赵珩领衔的肺移植团队成功为小刚施行了再次肺移植手术,使他获得了新生。
今天,“践行健康中国—从医学伦理到健康伦理”学术会议暨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2019年会在上海健康医学院举行。大会以“健康中国·健康伦理·健康促进·健康伦理”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医学伦理如何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上海行动”展开了广泛探讨和交流。会上推出了“肺移植临床应用伦理”等14个第二批“医学伦理实践基地”。
会议透露,随上海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伦理由不被人注意和理解到现在成为医学绕不过的重要一环。为了发挥保驾护航的功能,医学伦理学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很多的关注,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主动贴近学术发展的前沿、贴近社会对医疗服务感受度的期待,逐渐从“埋头研究”到“掷地有声”;从“守住底线”到“筑堤引水”。为上海健康服务业做出新拓展,将医学以及医学伦理学的视野从关注疾病、医患关系等方面进一步打开,逐步扩大到关注全民健康的新时代。
据介绍,为了医教研伦理的优势释放更大能量,形成品牌效应,不少医院负责人亲自挂帅医学伦理实践基地建设,分别将伦理元素融入“中医药健康”“高风险生物技术”“胸部疾病临床研究”“肺移植临床应用”“罕见病诊治及临床研究”“健康科普”“临床查房”“口腔健康管理”“社区健康促进”“临终尊严”“医学人文”“叙事医学”等具有创新开拓意义的研究领域,通过典型培育和引领,实现成果转化,促进预防-治疗-康复衔接的形成和良性循环。会上推出了“肺移植临床应用伦理”等14个第二批“医学伦理实践基地”。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主任杨放教授介绍:“健康伦理整合了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和公共健康伦理学的疆域,兼顾了社会公众、单位和个体三者的健康利益,明确了各自的健康责任,具有更全面、更先进的价值导向,是健康中国真正需要的伦理学。”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