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16.57%国人受“心病”困扰 我们应如何守护“心”健康?
发布日期:2019-11-27

  灯光亮起,带上小丑的红鼻子,生活中不同职业的人们化身为“话剧演员”,自由表演——在北京Galli戏剧心理社,来此寻找身心平衡的都市人越来越多。

  抑郁、焦虑、失眠、躁郁……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心理疾病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身边。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约为25%。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6.57%国人受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我国已首次从国家层面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全社会对“心病”的认识度、也在不断提高。像Galli戏剧心理社这样的心理服务机构在城市悄然兴起,助眠室、一人食、发泄屋、气味医院等“疗愈经济”方兴未艾。但我们是否真的做好准备,去应对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心病”挑战?

  警惕潜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心魔”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说,工业化、城市化、老龄化进程相交织,让国人“心病”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应把精神心理健康放在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心理健康。

  近日“刷屏”的网文《在盖茨夫妇面前分享抑郁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里,作者袁端端分享她与抑郁症艰难斗争的经历,感动了很多人。一些因为抑郁症离世的名人明星也让大众唏嘘不已。

  以抑郁症为代表的轻型精神障碍,正“潜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值得高度重视。

  根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团队开展的全国精神障碍流行病调查,以焦虑症、社交恐惧症为代表的焦虑障碍,以抑郁症、躁郁症为代表的心境障碍在过去30年里发病率翻了4番,双双超过4%。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现象正在向儿童青少年群体蔓延。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崔永华说,国内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患病率达3.1%,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比例也在攀升。

  “轻型精神障碍患病率的上升,一是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等环境中的应激因素相关,二是有关疾病的识别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黄薛冰说,应高度警惕潜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心魔”,遇到心理问题要学会识别,积极求助。

  每10万人不到3名精神科医生

  尽管我国精神专科医院和医师的数量在过去几年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逐年上升的患病总人数,让我国精神心理服务面临巨大的“缺口”。

  根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精神卫生处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40435名,平均每10万人口2.9名;注册护士101282名,平均每10万人口7.3名。

  不少专家指出,世界平均水平是每10万人口4名精神科医生、13名护士。而发达国家的比例会更高,比如美国平均每10万人口有13.3名精神科医生。

  “金眼科、银外科,精神科是冷门。”这句话道破了不少精神科医生的困境。但相比待遇差,阻碍医学生加入的最大困境还是社会认同度低,职业风险高。黄薛冰说,不少精神科医生都遇到过病人突然发作伤人、家属无理取闹等情况。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管理面临多重困难。

  “儿童、老年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尤其不足。”陆林说,高质量的、经过合格训练的临床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康复师则更加缺乏。“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紧迫问题。”

  呵护“心”健康刻不容缓

  5年前,在大学做心理咨询工作的简里里辞职,创建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触动她创业的直接原因就是:身边有太多人需要心理帮助,却不知道找谁。

  如今,简单心理已经有500多位心理咨询师,数十万人次在互利网上付费咨询和学习心理知识。她认为,从过去的难以启齿,到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探究和疗愈自己的精神心理状态,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民间心理机构的兴起,折射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精神障碍的疾病谱越来越全面,识别和治疗水平也越来越高,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精神心理疾病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样,是可防可控的。”陆林认为,当前,全球处在精神卫生新理念、新药物、新技术嬗变的“十字路口”,遏制精神障碍疾病的过快增长刻不容缓。

  今年7月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首次把精神卫生列为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提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在这份行动计划中,失眠、抑郁、焦虑的患病率上升要在未来十年趋势减缓。

  “治疗难和病耻感依然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陆林说,我国已经认识到公众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下一步应该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快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同时以更开放的态度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