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第43届解放健康讲坛举办
发布日期:2019-11-29

  正值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开园一周年,昨天,由上海市卫健委、解放日报社、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政府共同主办的第43届解放健康讲坛在嘉定南翔举办。解放健康讲坛以“创新·应用——精准医学与全民健康”为主题,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重症监护医学科主任缪长虹教授,与企业管理者共议中国精准医学发展之路。

  精准医学是全球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已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嘉定区正全力打造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学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海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园于去年成立,吸引了复诺健、云检集团、希美安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初步形成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康复发展方向。嘉定区南翔镇镇长吴雪芬表示,未来,嘉定南翔还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落地,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链、价值链迈进,推进精准医学重大产业化。

  跨过肿瘤早诊难这道“坎”

  王红阳带来一组数据:2018年全球共有1810万新增癌症患者,其中960万人死于癌症。《2019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诊断为癌症,60岁以下人群肝癌仍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

  精准诊治理念在肿瘤防治领域相当热门。针对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15%的肿瘤患者从大规模基因测序中获益,找到相应药物;另有10%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药物,有望找到匹配药物。王红阳认为,不该强调按器官进行肿瘤治疗和分类,应根据细胞肿瘤学开展多组学研究,确定不同分子亚型,可帮助更多患者找到适应的抗肿瘤药物。

  新型的肿瘤诊断方法还需动态监测技术,包括无创实时动态监测法、抗体监测法等,对肿瘤现阶段进行临床标记,以此推动医生选择、调整药品。以棘手的肝癌为例,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0%以上患者是中晚期患者,邻国日本住院患者中70%以上是早期患者。早期诊断成为我国肝癌防治的一道坎。通过大量研究实践,王红阳率团队找到GPC3这一肝癌早期标志物,并自主研发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试剂盒,其临床有效性优于国外已上市同类GPC3产品,特异性更强,细胞定位更准确。如此精准诊断,可用于肝癌的病理诊断与分型(尤其是肝脏肿瘤疑难病例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对临床及时开展肝脏肿瘤恶性病例个性化治疗、避免良性病例过度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至今年11月,王红阳研究团队已入组4100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精细、先进的早期预警筛查,筛选出30例早期肝癌患者,为他们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处方”

  郭玮说,基因检测技术不断提升,使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日渐完整。在精准诊断中,检验医学可谓“先行者”。精准诊断的实现必须依赖精准检验,质谱技术可以说是精准检验的一大突破,临床上许多生物标志物存在于人体血液中,浓度如何准确检测?常规的免疫方法显得无能为力,质谱技术将问题迎刃而解。

  普通的生化检验只有一维选择,质谱技术的强大在于二维分离,简言之,就是比常规的生化免疫方法具有更强特异性。在中山医院检验科,质谱技术已引入近十年,至今开展47个项目,为临床精准诊断立下“汗马功劳”。

  郭玮在讲坛上表示,检验数据的优化可以提升质量、加快检测效率。以心血管病为例,临床最常见的是通过血脂来判断是否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完整。中山医院检验科以“2016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作为依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自己的评估方式。临床医生在为患者开具血脂检查时,评估心血管风险只要打钩检验科抓取的综合报告单,便可获取更精准信息。这一报告单内有患者临床基本信息、风险评估、个体目标值以及健康处方。“这样的方式为每名患者提供了个体化健康建议,比如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服药等,真正实现精准治疗。”

  麻醉“三步骤”需精准控制

  麻醉学科成立至今已有170年,今年中国麻醉周发布数据显示,我国仍有66.2%的群众认为麻醉医生就是“打一针就离开”。缪长虹说,现代麻醉讲求“精准”,麻醉犹如飞行,麻醉诱导是起飞、术中是飞行、麻醉苏醒就是降落,这“三步骤”均需精准控制。精准的麻醉控制涵盖多个要素:意识、血压、心率、呼吸、体温、内环境、麻醉药物体内浓度……有精准麻醉保驾护航,临床医生才能创造一个个生命奇迹。

  缪长虹在讲坛中谈及,优化围手术期精准麻醉策略,可精准保护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改善中远期疗效,减少术后转移复发可能。10年前,缪长虹带领团队关注全身麻醉联合椎管内麻醉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肝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接受新麻醉技术的患者,从术后首日至术后七日,免疫功能得到了更好保护。去年,他领衔的“建立围手术期保护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的麻醉和镇痛方法”课题,荣膺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创新提出麻醉药物选择策略、揭示手术创伤抑制患者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新机制,同时提出患者围手术期禁食策略,国际同行对相关研究评议,“这一新发现所带来的临床改变,可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精准麻醉整体技术已推广超过4年,并在全国26家三级医院落地生根。

  (来源: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