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承载上海人最初记忆的“网红”医院搬迁一个月:一家人齐来“打卡”,新院开出新门诊
百年历史的长宁区愚园路,如今不仅有广受追捧的网红小店,更有了一家承载着一代代长宁乃至上海市民人生最初记忆的“网红”医院——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妇幼”)。10月26日,从武夷路搬迁至愚园路728号(原同仁医院旧址),以嫩绿、粉橙、天蓝装饰外墙的长妇幼即将在此开启3年的“暂住”,未来将回归武夷路原址。一个月以来,搬家工作进行的如何了?新老妈妈们对长妇幼又有着怎样的新期待?
周末“悄悄”搬迁,小清新院区顺利投用
10月25日,周五。时针逐渐走向傍晚5时后,表面仍平静的长妇幼武夷路原址开始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大搬家——在此之前,院方已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方案设计,如产检时,医生在孕妇的产检卡上贴上了搬迁新址的服务信息,同时将尚未出院的孕产妇安置在混合病区内,根据症状与病情的轻重分为ABC三类,且为保证新生儿及危重孕产妇安全进行了部分转院协调。当晚,5辆急救车在夜色中守护着仍留院的31位患者,十几分钟后,平稳地驶达愚园路新址。武夷路保留一天急诊、各类设备搬迁到位、信息科网络联机调试到位、指示标识到位……短短一个周末后,愚园路院区顺利开诊。
其实,长宁居民对愚园路院区并不会太陌生,这里原是同仁医院的旧址,“因此本次搬迁并非新造,80%的设备与用品都是我们从武夷路带来以及老同仁留下的,环评指标已通过市级机构监测。”不过院长方文莉也坦言,一个月以来,大家一同克服了许多小困难,“比如妇产科医院的一大特点是陪客多,而愚园路虽然公共交通方便,但停车位稀缺,因此我们决定将仅有的少量院内位置让给病家临时停泊,鼓励所有职工绿色出行。”
新址选用绿、橙、蓝的“小清新”风格外墙,复原了武夷路旧址的风格,秋末初冬的愚园路被梧桐叶装点,些许落在医院招牌的玻璃顶上,在阳光下更添一份温暖。不少在周边参观历史保护建筑、在咖啡馆小憩的游客,也在路过时驻足用手机记录这份美好。目前,新院区已顺利过渡适应期,据长妇幼门办统计,10月26日至11月底期间,新院区已接诊门急诊60943人次、分娩量10961人次,其中剖宫产率30%,住院手术共7106台,与以往数据基本持平。
旧址成“打卡圣地”,温馨服务孕育“归属感”
不过,一座区级妇产科医院的搬迁,缘何牵动着如此多上海人的心?“我们当时是一个病房的准妈妈,现在已经成了好闺蜜”;“我俩是同班同学,妈妈告诉我,我们也是在一家医院出生的”;“我叫浩浩,今年4岁了,这个小猴子是医生阿姨送我的生肖吉祥物”;2015年,长妇幼迎来80周年生日,当天诞生的第一个宝宝已经当上了姐姐,和弟弟一同回到“生命最初的摇篮”……
11月2日与3日,刚刚“冷”下来的武夷路院区又“热”了:长妇幼邀请曾经在这里出生的孩子们“回娘家”,与旧医院大楼合影,留下最后一抹镜头光影。据院方最新估计,前来“打卡”的家庭近1500个、5000余人次,其中更有三代一同出动,在人生缘分开始的地方,告诉孩子关于“出生”的神奇故事,让整个家庭重新打开记忆闸门,重温孕育生命的美好回忆。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让我们特别有归属感。”出生于长妇幼、又在长妇幼生子的张女士说,温馨、贴心和专业是最适合长妇幼的标签,“我当时还尝试了水中分娩,不需要药物,也能减轻痛感,感谢医务人员手把手教我,原本对分娩很恐惧的我也顺利完成了人生体验。”2003年,长妇幼在全国成为率先实施水中分娩的首家医院,被国际水中分娩协会列为永久会员单位,本月,医院即将迎来第10000例水中分娩宝宝的降生。
从1935年由上海市妇产科总顾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孙克基建院以来,不断完善细节、拓展服务、整合流程的长妇幼始终在为打造“小而精”动足脑筋:分娩过于疼痛,他们引进水中分娩;反复流产的患者深陷无助,他们引入社工哀伤辅导,陪伴患者走出阴霾;剖宫产率需理性下降,他们开设从孕早期就介入的产科、营养科、护理部多学科门诊,防止巨大儿发生,为安全分娩做准备……正因如此,长妇幼也在2016年成为长三角地区首家通过JCI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国际最高水平医院评审机构)的妇幼保健医疗机构。
曾于孙克基一同共事、上世纪80年代的长妇幼院长董金瀚还记得,孙老院长要求每位医生必须在白大褂里穿西服、系领带,住院医师不得回家,需时刻在休养室(即病房)关照患者的需求。如今,严谨的作风仍保留于这家医院的血脉中,护理部推出“140条军规”,如走路不得穿响底鞋、看到患者需停下微笑问候等,让走入人生新阶段的“准妈妈”们再少一些紧张,多一些憧憬。
新院区新门诊,以产科为起点串起家庭健康
方文莉透露,未来3年内,武夷路旧址将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比现有建筑面积扩大3倍,而这3年间,在寸土寸金的愚园路上,医院将继续“螺蛳壳里做道场”,从孕产妇及新生儿需求出发,围绕母婴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无缝链并将其丰富化。“以产科为起点,我们将逐渐拓展孕前、产后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管理,从大健康理念来看,孕产妇可作为核心纽带,串起整个家庭对健康的关注与推动。”
目前,在已开设的生殖免疫门诊、妊娠糖尿病门诊、甲状腺疾病专病门诊等基础上,长妇幼将目光投向了儿童早期身高管理。“大多数家庭可能更关注出生缺陷、肥胖、贫血等问题,身高在儿童发育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但若不能早期介入,可能会错过最佳诊疗时机。”为此,11月21日,长妇幼首次开设身高管理门诊,每周四下午,儿童保健部主治医师王兰将在骨龄评价基础上为患儿提供关于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疾病治疗等的全方位指导干预。
孩子长不高怎么办?家长身高不高,但期望孩子长高有什么办法?孩子不爱吃饭、挑食偏食、睡眠质量差怎么办?王兰说,从目前已开设的两期门诊来看,家长的问题大多集中于此,3岁至8岁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年龄段。“有一名8岁女孩身高119厘米、体重20.8千克,父母说她晚上10点才睡觉,户外活动也少,中餐晚餐在学校和晚托班吃,具体营养摄入也不清楚。”经检查,患儿的预测成年身高低于遗传靶身高,建议观察3个月得到生长速度监测指标,同时她也给出了促进身高增长的方案:每天保证一个鸡蛋、50至75克优质肉类与400至500毫升牛奶;每天补充维生素AD一颗,适当补充钙剂;每天21点上床睡觉,户外活动1小时以上,尤其需多跳绳;家长争取每天表扬孩子一次,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
“儿童身高与美观和健康都密切相关,我们希望从门诊出发,建立长宁区儿童健康管理监测平台,努力构建完整有效、基于‘长妇幼—社区卫生中心、托幼机构、学校—家庭’的儿童健康管理和服务网络体系,建立长宁区儿童健康管理大数据,提高平均身高水平及各项健康指标,真正促进儿童体格发育的全面发展。”王兰也透露,医院还将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进行合作,并推出少儿体格发育家庭管理系统app,整合筛查、就诊与数据管理等家庭端功能。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