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带去扎个手指吧。”每当家长听到这句话时,总是不由得“虎躯一震”。不少家长表示,每次孩子发烧感冒去医院看病时,都有被要求化验血常规的经历。发烧感冒不是常见病吗?直接开药治病不行吗?看着自己孩子被扎手指吓得哇哇大叫时,家长更是既不理解也不情愿。
为什么孩子感冒发烧会经常被要求扎手指?听听清远市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戴汝均怎么说。
感冒后用不用抗生素扎完手指就知道
以前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偏远农村的医疗卫生圈流行着一些医疗法宝——“三素”。何为三素?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
“对于常见病,一遇到发烧就输液,因为没有验血报告去判断是病毒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只能下‘三素’应对,这就带来了抗生素的滥用。”戴汝均认为,扎手指看血常规化验的一项重要意义就是指导感冒用药。导致孩子感冒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和支原体这几大类。若孩子是细菌感染导致的感冒,则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如果只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感冒,则没有必要用抗生素。通过血常规检验既有助医生判断是何种致病微生物侵袭,从而对症下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血液是联系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液体组织。它通过心脏的推动,有规律地不断流动,流经全身的每个部分,把各种物质从一个器官送到另一个器官,与各组织器官发生密切的联系。血液中的任何成分发生病理性变化,都会影响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器官。相反,器官或组织的病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
当前,正处于冬季流感发病的高峰期,对于持续发烧的孩子更需要做精确的血常规检测,精准用药控制病情。此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与感冒类似,通过表体症状有时难以区分,而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可排除一些不太常见的严重疾病。
血常规报告上哪些异常箭头要注意
血液是流动在人体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黏稠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统称,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这3种血细胞成分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血常规检查往往有一大堆指标,家长们肯定都有过这种感受,拿到孩子的血常规化验单,看到上上下下一堆箭头后就陷入了恐慌。这么多项指标异常?难道孩子的病情很严重吗?
戴汝均解释,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是不科学的,因为化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但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结合孩子的临床表现和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儿童的正常值不同于成人,儿童还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中,每个阶段的正常值都不同,有别于成人,而血常规化验单上,所有参考值都是成人标准参考值,所以,血常规上的一些指标不在参考值内,家长没必要太过担心。
家长不需要了解每个指标的临床意义,对于感冒发烧的宝宝只要找到并读懂以下2个指标的意思就可以对孩子的病情有个基本的了解,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c反应蛋白测定。c反应蛋白测定是急性炎症快速反应的标志物之一,一般在感染后2-3天内达到高峰。如果该项指标的数值明显升高,说明孩子是细菌感染的几率更大。如果是支原体或病毒感染,则该指标通常不升高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测定是医生决定是否采取抗生素治疗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白细胞计数。一般情况下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且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数量越多,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白细胞总数减少,则常见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是医生用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生了感染,发生了什么类型的感染以及使用何种药物的重要依据。
戴汝均表示,家长只要粗略看懂这2个指标,就可以初步了解孩子有没有发生感染,感染是细菌还是病毒所导致,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积极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血常规除了可以反映宝宝身体是否受到了感染外,还可以反映宝宝的营养状况,对一些少见的血液病也有临床判断意义。对此,戴汝均建议,家长还可以关注血常规中“血色素”和“血小板”两个指标的情况。
血色素的高低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贫血及反映贫血的程度,血小板则是反映凝血功能,如果该值明显减少,孩子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当两个指标偏离正常值较大时,家长需要警惕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血液性疾病。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