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疫情期间孩子“想上学”?需警惕居家限制对儿童心理的不良影响
发布日期:2020-03-12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2亿儿童青少年,包含1.8亿中小学生以及4700万幼儿园儿童,因为疫情延迟开学,改为居家学习。虽然孩子们平时都期待着放假,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特殊“长假”,许多孩子却提出想去学校上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雪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想去上学”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心理原因,家长需要及时了解,有针对性地应对。

  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3月3日在线发表的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军教授团队的文章《降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也指出,由于疫情无法上学而长期居家,可能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文章称,假期延长,对疫情的担心,沮丧无聊,信息不完全,缺乏与同学、朋友和老师的面对面接触,缺少个人空间,以及家庭经济损失等一系列应激情况,都会对儿童青少年产生显著和持续的影响。

  疫情期间,居家限制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和心理压力相互作用,可能会加剧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已有研究发现,因为疫情被隔离的儿童创伤后应激得分是未隔离儿童的4倍。

  在李雪看来,孩子“想去上学”的要求背后,可能有三种心理原因:首先是感觉失去同伴的假期索然无味。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隔离”出来的“假期”和普通的寒假截然不同。面对肆虐的病毒,孩子也容易紧张焦虑,加上长期居家不能外出,不能和伙伴们一起玩,“假期”就变得索然无味。同伴关系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必需,和同学的交流交往也是他们快乐的重要源泉。孩子们会提出去学校上学,其实是渴望获得和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其次,因为在家被迫学习而不愿继续放假。李雪说,放假期间“停课不停学”本来是好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却希望利用这个假期让孩子“超前学”“多学习”,使得孩子们的“假期”被各种网课、各种特长学习占据……如果孩子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超长的假期确实是孩子查漏补缺或者学习自己感兴趣内容的好机会。但是如果孩子们只是在家长的要求下被动学习,甚至超负荷学习,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出现孩子们不愿在家继续放假,而要求去上学的情况。

  第三,不良的亲子沟通在假期升级。李雪说,很多孩子提出想去上学,其实和亲子沟通不良有关。在目前孩子居家学习、家长居家办公的情况下,家人间亲密的交流增加了,同时,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发突出了,尤其是亲子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的家庭,更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因此有些孩子可能更会厌倦居家的生活,希望能够早日上学。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亲子沟通,如何调整家庭的养育方式就变得十分重要。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李雪为家长们开出了“药方”。

  李雪建议,首先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媒体帮助孩子和同伴建立联系,通过网络让孩子们定期在线上聚会,让孩子在居家的日子里依然能享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其次,家长们也要反思自己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安排和规划是否合理,要给孩子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够提高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家长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特殊的假期,学习与孩子沟通,调整好亲子关系,让家庭关系变得亲密,让亲子沟通变得顺畅。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江帆教授团队文章认为,家长是儿童居家限制时最亲近也是最好的支持者,儿童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家长保持与儿童密切、开放的沟通交流,是识别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并为长时间居家限制的孩子提供心理安抚支持的关键。家长自身也应该为儿童树立健康居家生活好榜样。家长良好的养育方式在居家限制期间变得尤为重要。

  除了督促孩子的表现和行为,父母还需要尊重孩子的认同感和需求,帮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疫情期间,儿童会接受大量疫情相关信息,家长应该以正确的方式与儿童直接交流疫情,有助于儿童青少年缓解焦虑,避免恐慌。另一方面,居家限制可能反而成为加强亲子交流的良好机会,可以通过让儿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良好的养育方式可以加强家庭纽带,使儿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