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入梅后的闷湿天气,不仅让人觉得难受,白蚁也“闷得透不过气”,纷纷从木头里钻出来。这些“木头”既包括居民家中的地板、门框等木质家居,也包括路边行道树及公园绿地内的树木。
绿化部门介绍,对于树木中白蚁的防治一直在采取积极措施。
视情采取不同防治方法
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专家表示,各区绿化部门、养护人员会根据白蚁分飞的情况,按照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对于日常绿化养护巡查中发现树木出现白蚁,暂没有大量分飞的情况下,剥开白蚁蚁路喷洒药粉,然后覆盖草纸、包裹黑色塑料袋,让蚁路不要透光,以防打草惊蛇,等工蚁沾染了药粉,回到巢穴把身上的药粉传给其他白蚁,逐渐杀灭整个白蚁种群。“因为现在规定使用低毒药粉,剂量也有所控制,所以这种方法见效较为缓慢,有一个灭杀的过程。”
另外一种方法是给工蚁喂食配方饵剂,把符合白蚁口味的饵剂放在饵剂盒里,固定在树干上,工蚁外出觅食吃下饵剂后,回巢穴饲喂给蚁王、蚁后和其他白蚁吃,最后达到一定剂量,全家族中毒而亡。
如果接到居民投诉,白蚁成群分飞,尤其是闷热的傍晚,则采取喷药粉,或者利用白蚁有较强趋光性的特点,放置诱虫灯进行灭杀。
此外,在不太确定是否有白蚁的情况下,采取设置“监测站”的办法,这种办法通常在公共绿地里使用,将一个直径七八厘米,高约20厘米的圆锥状装置埋入土里,露出上方口,圆锥体四周放置小木片,如果有白蚁,小木片就会受到啃食,一旦确定有白蚁后,就在圆锥体里投放饵剂。
近年来蚁患总体可控
据悉,上海对于树木上白蚁的防治最早应用于古树名木,在静安和原卢湾区的几棵古树上进行过实验。
当时的办法主要利用白蚁具有互相舔食的特性。负责外出觅食的工蚁获取食物之后,要回去喂给待在巢穴里的蚁王、蚁后和其他白蚁吃。专门研究昆虫的专家正是利用了这种特性,配制了能够杀灭它们的药物,再混合木屑、甘蔗屑等白蚁爱吃的食物,将药包放在白蚁经常出没的通道上,工蚁受到香喷喷的“食物”诱惑,吃下后不会马上死亡,还有力气爬进蚁巢喂食。喂食后,所有的白蚁都吃到了药物。白蚁还有一种特性:一旦蚁王、蚁后死了,整个家族因中毒而无法及时培育出新的蚁王、蚁后,就会因群龙无首而崩溃。
徐汇区大约从2015年开始利用新的低毒药剂、方法开始防治树木白蚁,随后,静安、虹口和黄浦等老城区也开始探索,老城区里老房子多,尤其木结构的房子较多,树木种植年代久、密,因此,白蚁相对多。
专家表示,目前防治效果较好,从面上来说,这些年蚁患总体可控,没有出现哪一年特别多的情况,“之所以市民感觉多,可能是因为现在资讯发达,微博、微信朋友圈发出来,给人感觉多。”
上海常见白蚁有三种,分飞时间不同
成熟的白蚁群体在一定季节(主要在春秋两季)成长为有翅成虫,待外界条件适宜时,飞离群体,这种现象称为“白蚁分飞(分群)现象”。
分飞是白蚁扩张领地和繁殖后代的一种手段。环境适合时,工蚁会在巢穴附近打开一个分飞孔,繁殖蚁察觉附近没有危险后,陆续从巢穴中飞出。它们飞行一段距离后便落到地上,将翅膀抖落,开始寻找对象。配对成功后,白蚁双双钻入地下开始建造巢穴,交配产卵。
上海地区主要有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等几种,其中前三种较为常见。这些白蚁的分飞时间不同,黄胸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一般在三四月分飞,台湾乳白蚁和黑翅土白蚁一般在五六月分飞。
专业人士还可以通过行道树上的蛛丝马迹来区分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危害园林植物时,会在树干表面留下蚁路(泥被)、分飞孔、排泄物、蛀道等外露特征。其中,蚁路又叫汲水线,是白蚁在获取水源过程中修筑的。蚁路越宽,表明白蚁活动越猖獗。
白蚁防治“老法师”会把三四月出动的白蚁叫做散白蚁,通常量比较少,五六月出动的叫家白蚁,量大,破坏力更强,这波白蚁一般持续到6月底梅雨季结束。
(来源:解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