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来袭,位于疫情中心的武汉不断增加定点医院床位数量,却仍难以跟上疫情发展的速度。为迅速提高救治力量,短短十余天,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疫情发生后,按照国家委、上海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上海市第七批、第八批共10家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包括643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武汉,负责雷神山医院相关病区的医疗救治任务。
武汉雷神山医院是在新冠疫情中临时建设的战地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武汉保卫战中,不仅仅代表着1500张床位,更承载着战胜疫情的希望。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在这里的病区负责救治工作,累计收治病人数525名(其中重症及以上病例194例),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出上海力量。
他们中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岐黄学者,有参加过抗击SARS的小汤山英雄,有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也有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师和护理人员。根据承担的救治任务和专业的不同,所有医疗队员被混编重组,充实了ICU病房的医护力量,同时还成立了插管组、护心组、护肝组、CRRT组、ECMO组等专业团队,更好地护理患者,他们的“逆行”是为了给患者更多的治愈希望。
在雷神山,连轴转是医疗队员的常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袁维方是雷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第四组组长,因为阑尾发炎、腹部疼痛,他坐在工作间里接受保守治疗,左手一边输液消炎,右手拿着对讲机,不停与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对接工作。“病区里人手紧张,需要协调的事情很多,绝不能倒下,和ICU内的重病人相比,这点小毛病不算什么,可以坚持。”袁维方说。
“约八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雷神山医院,在疫情中边建设边投入使用,在信息系统、物资配给、物业后勤等方面都不成熟。”到雷神山医院的第一天,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总领队、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带领医疗队进行了通宵接力。96个小时后,这个ICU病房建成并投入了使用,开始收治首位重症患者。这是凝聚了队员们心血的一个ICU病房。
“我是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技术全面,请让我去前线!”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胸外科(含监护室)护士长张艳在看到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通知时的答复。在雷神山,这名80后的护士长冲在了第一线,给自己排最辛苦的班,负责护理最重的患者,过去总是跟着前辈走的她,如今已然成为了同病区里年轻护士们的榜样。
中西医结合,用实力“圈粉”雷神山。上海的中医医疗队仔细分析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辨证论治开出汤药,同时实施心理疗护、针灸、功法等非药物治疗,将上海经验与武汉实际情况结合,用中西医结合的“上海方案”托起生命希望,创造了第一个到达、第一个收治、第一个出院的好成绩。
岳阳医院分队开诊首日,81岁的重症患者吴阿婆由救护车送来,四位工作人员担架抬入。入院时她根本说不出话,不停在呻吟,当时上海市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员、岳阳医院呼吸科医生王振伟给她测了氧饱和度仅69%,CT显示两肺弥漫性改变。此外,吴阿婆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随时可能出现炎症风暴、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医疗队立即对她制定了个性化综合救治方案,除有高流量吸氧、抗菌、平衡电解质、抑制炎症风暴、营养支持等西医综合治疗,还有中药汤剂+针刺治疗等。
在团队努力下,吴阿婆的呼吸不那么急促了,症状慢慢缓解了,在不吸氧情况下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当王振伟告诉吴阿婆可以出院时,阿婆流着眼泪拉着他说:“我真的很感谢上海医生,家里人都认为我挺不过去的,是你们给了我新生!”更让人惊喜的是出院当日,她竟“健步如飞”小跑出病房。
除了中医药,医疗队还充分发挥医院非药物疗法的特色和优势。除了针灸,岳阳医院医疗队还将包括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五禽戏以及六字诀等在内的中医传统功法带进了雷神山。每天夕阳西下时,队员们在病区走廊里带领患者们一起“练功”的景象已经成为雷神山里的一道风景线。一套功法练完,患者们微微出汗,纷纷大呼“舒服、过瘾”。“中西医协同”显著提升了疗效,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已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出发前,仁济医院护士戴倩在医院剪短了长发,回家收拾行囊。从开始报名起,她就一直瞒着父亲。直到临走那一天,听说女儿要去武汉,那个平日里跟谁都乐呵呵的爸爸,哭了!这是戴倩第一次看到他那么伤心。在雷神山,戴倩护理过最艰难的病例——ICU病区15床的患者老钱,她说:“当时患者已经上了呼吸机,为了改善呼吸情况,需要不断帮他变换睡姿。但是,插管患者翻身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影响生命体征,既要使得上力气,也要像绣花一样小心轻放。”
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个子小、人又瘦的戴倩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遍遍帮助患者翻身,“只要我们多尽一份力,患者就多一份安全。”3月8日,戴倩在武汉入党了,在鲜红的党旗前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她深刻地体会到,有一种光荣叫火线入党,有一种前行叫使命担当。她说,在雷神山医院入党是值得一辈子骄傲的事。
很多上海援雷神山医疗队队员都觉得在这几个月的战疫经历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张张被口罩勒出血印的面孔,一个个坚毅的身影,一批批紧急集结的支援队伍……无形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在火线淬炼出了最真实的光芒。在支援雷神山医院的期间,上海医疗队收到了229份入党申请书,共67名同志火线入党。
在雷神山,上海的援鄂医疗队都设立了专职的院感防控人员,保护队伍零感染,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在雷神山医院感染二科ICU病区的“二更”区,仁济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的傅小芳每天要对所有进舱的医护人员做细致的检查。“护目镜和鼻梁间还是有点空隙。”她边说边取来小棉球塞上。“涂过防雾剂了吗?”“防护服让我再检查一遍。”像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样,院感人员经常一路叮嘱大家到缓冲区门口,但大家谁也不会嫌烦。虽然他们总是管天管地,不放过医疗队员防护服穿戴的每一个细节,可也正是他们的存在,逆行者们才能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一扇扇门。
除了身体健康,如何确保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组建医疗队时,特别做了“医学心理科主任全程随队”的部署。通过线上的“心情小测试”掌握医疗队员每天产生的心理疲劳乃至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为前线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铸造一套坚实的“心灵铠甲”,以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开展救治工作,同时也能让医护人员以更好的心态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病毒,积极接受治疗。
白衣执甲,带着责任和使命;驰援武汉,秉承救死扶伤的天职!4月10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51人从武汉启程回沪。他们,也是上海市最后一支回沪的援鄂医疗队。他们坚守雷神山医院,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回到工作岗位后,很多人几乎没有休息就投入了一线的工作。而今后,他们还将继续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践行医者使命,护佑百姓健康。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