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上海被“速冻” 专家:就诊小高峰尚未到
发布日期:2021-11-09

  如何保证安全健康入冬?正值立冬,上午申城阳光高照,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22.5度,但短暂的温暖过后,上海中心气象台在10时05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又在10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据悉,这是寒潮预警信号自2004年诞生以来,在上海最早被拉响的一次。17时,全市气温降到10至14度,“大风+雨水+降温”组队而来。今晨,虽然天气转晴,但冷锋过境后,市区最低气温只有5度,郊区最低仅2至3度,最高气温也只有10度。

  在被“速冻”的上海,如何保证安全健康入冬?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邀请多家医疗机构的急诊专家带来健康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避免血压波动和高盐饮食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数量基本仍与往日持平,但高血压患者有少许增加。急诊科主任毛恩强解释,患者数量激增通常约在寒潮来临后的3至5天后出现,主要常见病种是心脑血管疾病,次之是呼吸系统疾病。

  毛恩强介绍,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血管容易收缩,从而导致血压突然升高,诱发脑梗。因此,寒潮来临,高血压患者首先应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每日多测量几次血压,并及时调整药物。研究指出,在发生过脑梗的患者中,诊断为高血压的高达70%,与此同时,我国拥有3.25亿高血压患者,但总体控制率甚至不到10%。“气温骤降,血压波动,因此中老年人群出门最好全副武装,除了口罩之外,手套、帽子、围巾都要穿戴好,避免因血压异常波动带来脑梗发作的风险。”

  此外,天气一冷,许多市民立刻将火锅“安排”上了,希望通过重口味食物获得能量,抵御寒冷。但是,高盐饮食是罹患高血压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摄入食盐不超过6克/天,如已有高血压病,相关人群应进一步控制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天。此外,还应保证蔬菜摄入300至500克/天,水果摄入200至350克/天。

  哮喘患儿:避免刺激食物和剧烈运动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截至中午12时,儿内科门诊挂号数已超过500,“一般而言,工作日的儿内科全天就诊量约为800至900人次,因此可见,就诊量已有小幅上升。”

  门急诊科副主任邬宇芬介绍,患儿大多会在气温骤降后两三日表现出咳嗽、流涕等表现,同时,每一次大幅降温,都会使得哮喘患儿就诊量明显增高,“虽然这两年的秋冬季节受到疫情防控影响,患儿养成了勤洗手、戴口罩等个人卫生习惯,但一些呼吸道慢性疾病患儿的病情仍然会反复。”

  邬宇芬提醒,孩子如果有哮喘史,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应该避免,同时,做好保暖、避免感冒也是预防哮喘的重要手段。“另外,冬季不宜让孩子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也不可让孩子的情绪起伏过大,否则都可能导致哮喘反复。”

  此外,她还建议,降温后,不少教室往往在上课时紧闭门窗,老师可以利用体育课等时段开窗通风,也可避免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传染病的流行。

  体弱人群:保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副主任医师陆健介绍,气温急速下降后,除了高血压患者之外,由于颈部血管收缩会引起脑部血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同时,体内代谢水平升高,血糖血脂也可能进一步升高,甚至严重者会引起体内“多米诺骨牌效应”,免疫力下降后,导致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

  因此,针对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的“体弱人群”,第一应注意日常保暖,尽量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保持内环境稳定;第二出行必须佩戴口罩,不仅在人多场合做好疫情防控,出家门的一刻起就可戴上,从而减少空气和环境对肺的影响,减少呼吸系统发病;第三应做到健康饮食,推荐低脂、低盐、低油饮食,合理配比杂粮、蔬菜、水果;第四需要及时复查就诊,如有身体不适,多数是疾病的信号,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