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轻度认知障碍:及早干预 延缓发展
发布日期:2022-11-16

  众所周知,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首要原因在于难以早期发现。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具有向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期转归的高可能性。

  针对该阶段的干预可能是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最为有效的策略。

  ■早期干预的关口还要往前移

  阿尔茨海默病在出现典型症状前,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此过程中会出现轻度认知障碍(MCI),该阶段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期。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MCI约3877万人,整体患病率约为14.7%,在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人群中,MCI发病率相对更高。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霞教授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或家里长辈记忆力下降,能力或脾气变差,可以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发生。

  ■持续挫败的药物研发略现曙光

  临床尚无能够减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疗法。

  当前获批的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单药或联合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等,仅用于症状改善,缺乏针对明确病理机制的药物。

  由于疾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20年来,新药研发失败率超过98%,为各领域新药研发失败率之首,几乎所有的潜在药物都折戟沉沙。

  同时,非药物治疗发展的疗效持久性、治疗便捷性等问题仍待解决。

  这凸显了作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沈一峰主任介绍,实验室科研成果令人欣慰,已知阿尔茨海默病严重程度与大脑中的纤维状类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有关。

  而以靶向Aβ、Ta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则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目前最热门的研发方向。

  脑内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流发病机制。

  Donanemab是在研的阿尔茨海默病新型抗体药物,靶向被称之为N3pG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临床研究提示其可显著减缓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和日常功能综合指标的下降。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Donanemab注射液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的Ⅲ期临床试验。

  ■关爱患者及其家庭的内心需求

  患者、照料者及其家庭深陷的困境不仅源于疾病本身,更有来自环境的影响与压力。

  社会环境的认知偏见和不理解,都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病耻感。

  因此,关爱患者及其家庭的内心需求,同样有利于帮助患者减缓疾病病程。

  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关注、理解阿尔茨海默病,扭转社会偏见,让患者重拾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柏豫)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