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静脉血栓性疾病安全规范用药与复查
人们对心肌梗死、脑中风不再陌生,这两类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部位分别在心脏的动脉和大脑的动脉。其实,人体静脉系统病变的危害不逊于动脉,同样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人们不仅要提升疾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更需充分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患者危重期过后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血管外科主任冯睿教授介绍,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因素有三: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比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肥胖、某些药物副作用等;血管内皮损伤,比如外伤、手术、分娩等;血液瘀滞流速慢,例如长期卧床、瘫痪、久坐久站等长时间固定姿势。上述不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越大。还有先天性血管结构异常,常见的有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即左髂静脉受压和(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措施是抗凝治疗,这是多个指南一致推荐的基本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静脉血栓患者如长期坚持服用抗凝药物,能够降低危重症风险和死亡风险及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复发。临床运用较普遍的新型口服抗凝药起效较快,使用方便,具有稳定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因此剂量恒定、无需常规监测、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风险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情况较少。患者应遵照医嘱,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定期复查,进行用药的合理评估和监测,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尽管静脉血栓凶险,但治疗方法还是很多的,急性期可以采用溶栓治疗、微创抽栓治疗、选择性植入滤网,有效预防致死性肺栓塞;慢性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压力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等。但如果要避免严重后果发生,抗凝治疗要坚持到底。抗凝是对抗静脉血栓的核心,贯穿治疗全程。冯睿主任指出,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万万不可因为症状减轻,而随意停药或私自调整剂量与用法。必须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并进行规范治疗至少3个月,或者根据病情需要坚持更长时间。
冯睿主任提醒,平时如有小腿肿胀疼痛,皮肤颜色青紫,要提高警惕,到医院血管外科排查静脉血栓栓塞症。抽血化验指标D-二聚体升高,往往提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彩超等影像学检查也能发现该病。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日常要有适当的运动,注意补充水分,控制久坐、久卧、久站的时长,多起身走动,这些简便的措施都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乔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