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忽冷忽热,是小儿最容易生病的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咳嗽。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孩子更容易患病。日常生活中,小儿咳嗽常见五大误区,来看看你中了吗?
误区1
只治咳嗽,忽视了鼻炎
小儿咳嗽时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但家长往往只“看见”咳嗽,治疗也只针对咳嗽。殊不知,小儿因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黏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黏膜,引起小儿咳嗽。
一般来说,可选用含有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其可减轻鼻黏膜充血,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症状,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2
见咳便用抗菌药物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常会自行给孩子用抗菌药物,其实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
此外,抗菌药物对由病毒引起的咳嗽无效。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抗菌药物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还会因滥用导致不良后果。
误区3
见咳便用镇咳药
一些家长认为咳嗽就要镇咳,孩子一咳嗽马上用镇咳药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孩子一般不适合单纯服用镇咳药,尤其当小儿咳嗽带痰时,更不宜胡乱用药。
咳嗽是人体的防御动作,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没有办法咯出痰液而使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他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
目前常见的止咳药多含有强烈中枢性镇咳成分,如可待因、福尔可定等,这类药直接作用于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使用后,虽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止咳效果,但可能导致更大的隐患。
误区4
用药不考虑与成人的差异
一些家长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用药的差异,误以为儿童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不科学的。
儿童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异。儿童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药品,并仔细查看用药说明书。
误区5
不加分辨地选用止咳药
每种止咳中成药都有其特殊的组成成分和作用,也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若不加分辨,随意选用,服用以后自然无效,甚至还会加重咳嗽。必须分辨咳嗽的性质后再用药,尤其要重视咳嗽的寒热属性。
若咳嗽起因于风寒,如淋雨、受寒等,表现为咳嗽不停,咯痰量多,痰色白质稀如泡沫,伴有畏寒怕冷,遇冷咳嗽加剧,多属寒性咳嗽,在治疗上当选用药性温热、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药物。
若咳嗽与受寒无明显关系,呈阵发性咳嗽,咯痰不畅,量少色黄,伴有咽痛口干,多为热性咳嗽,治疗上应选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作用的药物。
在此提醒,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也有不同。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苔薄白。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见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
要提醒的是,若小儿咳嗽时间超过4周即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原因很多,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应性哮喘、过敏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等。这需要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还需排除肺炎、结核、气道异物等。
(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国华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