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通过外科手术把肿瘤切除干净就万事大吉了,做完外科手术真的等于临床治愈吗?为什么有的人5年后被治愈,有人的肿瘤却转移复发了?
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
肿瘤患者能否被彻底治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癌症,答案显然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举例来说,大多数甲状腺癌、I期胃癌患者仅进行根治性手术就有机会获得治愈。但是,对于大多数恶性肿瘤,仅通过外科手术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目前,临床上推荐多学科合作机制,根据患者初诊的肿瘤分期、患者体质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规范治疗后随访满5年,依然没有异常症状(如局部出血、疼痛)或体征(如异常的淋巴结肿大),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明确转移性病变,可认为达到“临床治愈”,这也是医生们通常所说的“5年生存率”。
癌细胞为何“打不死”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报告,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为40.5%。也就是说,有近60%的癌症患者无法达到临床治愈。
复发、转移是癌症病人无法获得治愈的重要原因。对于癌症复发、转移的机制,比较常见的有干细胞假说。
在各种治疗后,大部分癌细胞死亡,但仍有一小部分细胞存活下来。这些存活下来的就是癌症干细胞,它们就像大树的根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对多种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其运动和迁徙能力又增加了癌症转移的风险。
身心都要强大
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7.2%,而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却高达84.3%。
为何同样是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能力却大相径庭呢?由于肿瘤的异质性,不同类型、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恶性程度不同,侵袭、转移、复发能力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也大不相同。
除了肿瘤本身的情况外,宿主的因素影响也非常大。比如对于同一肿瘤类型来说,分期越晚,肿瘤负荷越重,预后也越差;按计划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其预后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的身心因素、经济因素、家庭社会因素等也会影响预后。
在临床上不难发现,体质好的患者、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患者以及亲朋好友给予更多支持的患者可以更好地耐受治疗,更有机会从治疗中获益。
(来源:新民晚报社区版 作者巴一为中国抗癌协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