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一种有点烦的疾病
发布日期:2023-04-14

  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NIP)是鼻腔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上皮向黏膜下层基质呈内翻性生长,所以称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翻乳头状瘤1854年Ward首次报道,它和鼻息肉外形相似,而且常常混合一起生长,鼻内翻乳头状瘤病理上表现为肿瘤表层上皮过度增生,并向下伸入间质呈内翻性分支状生长,形成实性上皮团或大小不同的隐窝,组织结构致密,而鼻息肉主要病理表现为鼻黏膜上皮损失、基底膜增厚、腺体增生、间质水肿及炎细胞浸润。NIP虽然是良性,但这个疾病有点麻烦,容易复发,可侵袭周围鼻窦、眼眶和颅底这些人体中最为复杂的结构,此外,NIP易发生恶变,导致预后不良,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治疗它。

  鼻腔鼻窦良性肿物以炎性息肉最为常见,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内翻性乳头状瘤通常起源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的鼻外侧壁,特别是鼻窦开口附近,常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同时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内翻性乳头状瘤位于肿块的核心和底部,而息肉则位于表面,这可能是由于肿瘤上皮表面长期炎症所致。有研究报道,约60%的患者需要在术中多次重复活检后,才能得出冰冻切片准确的组织学诊断结果。

  鼻腔如有内翻性乳头状瘤,随着肿瘤逐渐长大,患者会感觉鼻腔越来越明显的堵塞感,甚至完全不通气;NIP另一个特点是肿瘤表面容易发生坏死,导致鼻涕带血。长时间的单侧渐进加重的鼻塞,伴有涕中带血,须警惕是否鼻腔有内翻性乳头状瘤。此外,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还会有嗅觉下降及头痛症状。

  NIP病因不是很明确,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与有一些危险因素有关。与其它头颈部肿瘤相似,吸烟已被确定为NIP危险因素之一。污染的职业环境暴露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风险因素,工作生活环境中的重金属(例如铜、锌、锂、镉等)游离离子、金属复合物、金属颗粒或难溶性化合物等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与NIP发生、发展有关。上个世纪80年代,Syrjnen等第一次在恶变的NIP组织中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apillomavirus,HPV)DNA片段后,病毒感染被认为是NIP发生发展、复发、恶变的重要因素。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apillomavirus,HPV)是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最为明确的病毒之一,它主要侵犯人皮肤粘膜的上皮组织,引起皮肤粘膜上皮的良、恶性增生。然而到目前为止,HPV在NIP中的作用还尚未明确,且国内外报导的NIP组织中HPV病毒检测阳性率范围极大(0%~100%)。

  NIP容易恶变,研究表明,其恶性转化可能还多与非HPV相关机制有关。Udager等首次提出在NIP和NIP相关的鳞状细胞癌(SCC)中,检测发现发生基因突变,例如EGFR突变的检测率分别为88%和77%,其中EGFR外显子20突变最为常见。此外,国内外学者认为肿瘤局部慢性炎症也是NIP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NIP的发展与鼻息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均起源于中鼻道,且NIP常常伴有鼻息肉的发生,鼻息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的炎症环境可以导致鼻息肉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失调,导致NIP的发生。持续的炎症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器(NETs)的形成,且NETs是唤醒休眠癌细胞中必要的结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NETs相关的蛋白酶。有研究表明MMP是组织重塑过程中的一类关键酶。MMP的细胞重塑作用和MMP在NETs中的唤醒休眠癌细胞的作用可能是导致NIP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NIP和相关的恶变肿瘤中,CD4+T细胞、CD8+T细胞、Foxp3+Treg细胞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另外NIP肿瘤局部慢性炎症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或肿瘤生长因子/介质的表达创造有利的微环境,导致组织重塑至异型增生,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发展。

  如果怀疑鼻腔有内翻乳头状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查手段明确。内镜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通过鼻内镜检查,我们可以明确鼻腔内的新生物,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相似,但表面可呈颗粒乳头状,不像息肉那么光滑,内翻性乳头状瘤比息肉质更硬、不透明、体积更大、有分叶,表面血管更丰富和粗糙,表面卷曲或起皱。匍匐性膨胀性生长、小波浪状边缘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形态特征。怀疑鼻腔有内翻性乳头状瘤,我们需要明确它的范围和性质,常用检查手段为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可应用于鼻腔鼻窦的检查。

  作为鼻腔鼻窦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同的鼻腔鼻窦肿物在CT上有着不同或相似的影像征象。鼻息肉在CT图像上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并常伴有鼻腔鼻窦引流结构异常,但一般无骨质破坏。而出血坏死性息肉——息肉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以出血、坏死为特征的血管性息肉,常常和NIP相混淆,CT上除了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外,可伴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呈结节状强化,中心无明显强化,窦壁骨质多数成膨胀性扩大。内翻性乳头状瘤常同时合并鼻窦炎,其CT表现缺乏特异性,通常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病灶可沿窦腔蔓延并使鼻腔鼻窦膨胀性扩大,同时伴窦壁骨质增生硬化,也可使骨质侵蚀性破坏。因为NIP附着部位的根治性切除对于第一次手术切除至关重要,因此,影像学对于术前预测SIP附着部位具有重要意义。CT可以诊断肿瘤的范围,而且对骨质结构显示较好,对于NIP肿瘤周边的骨质改变显示清晰,但基本上不能做到定性诊断。

  绝大多数NIP具有典型的磁共振(MRI)表现,因此MRI大多能够达到准确的诊断,从这一点来讲MRI在NIP诊断上具有绝对优势。MRI可以清晰地识别是单纯的鼻窦炎症还是肿瘤,典型NIP的MRI表现,即在T2WI或增强T1WI上呈较规整的栅栏状或卷曲脑回状改变,也能识别肿瘤边缘、肿瘤范围。在一些参数上,NIP与恶性肿瘤有显著差异,因此MRI也有助于鉴别NIP和恶性肿瘤。

  PET-CT能通过不同的标准化摄取值区分息肉、NIP和SCC。

  MRI和PET-CT可推荐用于术后随访。除了影像学技术外,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也可作为NIP复发的分子标志物。

  NIP对化疗、放疗不敏感,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传统多应用鼻侧切开术、面中部唇下掀翻术、上颌骨截除术与柯-陆式手术等,上述手术方法缺点为创伤大,面部易留下瘢痕,鼻腔功能减弱,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0世纪70年代,内镜技术的开展使鼻科手术得以深入到鼻腔、鼻窦及颅底,而1996年,已有鼻内镜下成功清除了鼻内翻乳头状肿瘤的相关报道,且指出该方法与鼻外进路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近年来,鼻内镜外科手术技术日趋完善,手术器械推陈出新,目前,临床NIP切除大都通过在鼻内镜下进行切除。

  鼻内镜技术在扩大手术范围的同时使得操作更趋微创,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鼻腔解剖部位深在,空间狭小,结构复杂,又毗邻颅底、眼眶等部位,且与筛前动脉、颈内动脉等重要血管关系密切,手术操作较为复杂,特别当修正手术或侵犯较广的肿瘤病变破坏了正常的解剖标志时,更增加了手术难度,容易发生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颈内动脉损伤等风险。影像导航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影像导航技术又称无框架立体定向外科或计算机辅助手术,源于神经外科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是将影像技术、立体定向与计算机工作站相结合,能够把术中器械的实际位置与术前CT、MRI影像资料进行实时比较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技术。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咽喉科及口腔颌面外科等领域。

  手术影像导航系统已开始应用于鼻内镜手术,特别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手术。影像导航系统扩大了观察范围,克服鼻内镜“管状视野”,在肿瘤破坏了定位标志,或是在术区严重出血的情况下,可提供明确的解剖定位,以保护眼眶、颅底、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避免其被损伤。手术影像导航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的鼻窦、颅底手术,使手术更加精确、有效,内翻性乳头状瘤更易在内镜下安全地完全切除。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石崧副主任医师)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