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医改专题

百姓“羞于就医”,谁“病”了?
发布日期:2005-10-28

  百姓“羞于就医”,谁“病”了?

  "看病难"已让不少人"放弃"了健康这一基本需求。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

  

  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追求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现在却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应住院而不住院,人们为何要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开玩笑?我们必须追问,居民“羞于就医”,究竟是居民“病”了,还是我们的医院和医疗制度“病”了?

  

  是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看病难”吗?全国政协常委刘迎龙说的好,“不完全是”。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年到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都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某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从药品批发市场的进价是2.8元,但到了普通药房售价就变成了8.8元。有的地区8块钱出厂的药,零售竟卖到百元。心脏支架的价格在香港市场上仅为300美元,但内地的医院一般定价在3万―4万元左右,是香港的十多倍。高昂的看病成本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感到“生不起”病,特别是农村,农民一年的收入抵不上一场大病的开销,遇到重大疾患,农民往往是积蓄花光,粮食卖光,树木毁光,“三光”的结果是他们的生活希望也随之毁灭。

  

  还有一个必须注意的现实是,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和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学会了“忍受”,生病了就选择挨,能挨多久挨多久,实在抵抗不住才想起上医院,而此时往往已经造成病情恶化,从而加剧了看病的成本。

  

  老百姓生病了却因为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被医院拒之“院”外,只能望“院”兴叹,说明我们的医院也“病”了,亟需动手术进行“诊治”,只有革除大处方和药价虚高的“疾瘤”,让药价“降压”,才能彻底根除老百姓对医院的“恐惧症”,老百姓才不会“羞医”。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