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整治“鬼市”非法流通药品行为,进一步加强非法收售药品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抓获非法收售药品人员14人,其中,依法刑事拘留8人,移交有关部门处理6人,收缴药物80多种、6300多盒、价值30多万元。(5月8日《人民日报》)
“鬼市”只是非法药品交易的外在形式,对“鬼市”给予打击属于末端治理,将治理向前追溯,才能找准症结和触及实质。此次天津市不仅注重打击,更注重追根溯源和过程治理,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就医诊疗行为,在药品供应保障、门诊报销待遇等方面出实招,秉持的正是这样的治理思路。
非法药品的一大来路,是通过套保获得药品,再低价售出。非法药品的另一大来路,则是过期或临近过期药品。家庭的整盒过期药处置不当,很可能流到药贩子手上。摸清非法药品的来路,前端治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通过套取医保基金来获取药品的行为,可采取的措施是,门诊开药和出院带药都要实行总量控制,避免过于追求患者便捷,却忽视了药品安全。医保部门则要强化对处方的监督,减少超出治疗所需的用药。对于药店,医保部门则要对大单和频繁、多类型购药等现象强化审查,避免通过倒药将个人账户资金变现。
对于过期药,则要培育药品回收意识,畅通回收渠道、简化回收程序,使过期药回收成为主流,扔弃成为意外。除了药品本身,药品包装也不能随便扔弃,特别是医院里的大量昂贵药空盒,更要做到开盒即毁、谁开谁毁,避免药盒回流市场。对于临近过期药,则要盯紧流向,避免打折销售招致不法分子囤积倒卖。
非法药品来源复杂,导致前端治理不仅难度大,而且事涉多个部门。但非法药品交易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视,治理值得花更多精力和更大成本。因此在末端打击之后,要将治理的重心前移到平时,融入到日常监管当中,从根源上铲除类似药品“鬼市”存在的基础。
(来源: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