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杞县一诊所因针灸治疗致身体感染后溃烂”事件。经省、市权威专家对现症病人详细会诊、细菌培养,确定该病症为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经调查,裴村店乡冉寨村诊所具有执业许可证,法定代表人范某旭,现有注册医护人员8人,均有执业资质。有关部门已按照规定吊销其执业许可证并停止其执业活动。(详见今日本报AⅠ·13版)
此次事件发生后,外地人感到很吃惊,一个乡村诊所,何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医疗事故?当地人同样感到难以置信,这个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诊所,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大河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一个小小的花絮:两名外乡患者来冉寨村诊所看病,听说诊所已关闭,两人深感遗憾:“没想到他们关门了,都说他们看得挺好的。”
在当地村民眼中,冉寨村诊所历史悠久、医术精湛,不少外地患者也纷纷慕名而来。正是因为“都说他们看得挺好的”,这家诊所从来都不缺少患者,医疗事故的影响也随之被放大。其中关键问题在于,“都说他们看得挺好的”只是市井坊间的口口相传,这家诊所实际的医疗水平与安全状况到底如何呢?如果不是此次大规模爆发医疗事故,这个问题是否能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这样的担忧,显然不是“杞人忧天”。在分级诊疗过程中,乡村医疗机构承担着村民“在家门口看病”的希望和责任,如果它们不能为村民健康把好关、站好岗,不仅自身会遭受“灭顶之灾”,村民们的寻医问药之路也难免更加步履艰难。
“看病难”饱受诟病,最难的莫过于农村地区的患者。每每看着那些挤在大医院的农村患者,总是令人感到同情和痛心。每一个辗转求医的患者背后,都有一把不为人知的辛酸泪——其中的很多人,正是因为在基层医院看不好病,所以才一路寻医问诊摸到了大医院,不仅医疗负担越来越重,甚至病情也一路恶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埋怨他们“有病就往大医院跑”,既不公平,更不人道。
落实分级诊疗,首先就要把小病化解在基层医疗机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运行格外重要。此次事件后,杞县已举一反三,在全县范围内对医疗行业特别是基层诊所,进行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并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监管。以此为镜鉴,为乡村医疗机构进行全面“体检”,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