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提醒>>生活提醒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到了,中医专家教你留住体内“阳气”
发布日期:2017-01-05
  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在二十四个节气中,小寒是倒数第二个节气,也预示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
 
  天气寒冷使人体气血流行不畅,容易引发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痛、感冒,保暖则是安稳过冬的首要大事。下列4个部位最容易受寒气侵袭,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1、头部
 
  冬季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是能盖住前额的。头部出汗后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应先到室内慢慢消汗,避免冷风直吹。
 
  此外,每天清晨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气血不衰。
 
  2、双脚
 
  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冷则全身冷”。建议每天用热水泡脚,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使全身都暖和起来。
 
  每次泡脚20分钟,水温42℃左右最佳,同时可按摩脚掌的涌泉穴,起到调理脏腑、舒通经络的作用。鞋袜最好保暖透气、吸湿性好。
 
  3、腰部
 
  腰部是肾之腑,肾喜温恶寒,一旦它觉得冷就会立刻“闹情绪”,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无论男女天冷时一定要穿中长外衣,不要让腰部裸露。
 
  平时可用双手搓腰: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做50-100遍,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4、背部
 
  冬天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天气好的时候,别忘了给后背晒个“日光浴”,热流会让全身舒服。
 
  食宜温,养肾为主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但补的同时别忘了,中医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性凉,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从五行与五脏、季节的对应关系来说,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肾脏,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是冬季益肾佳品。
 
  动宜慢,微汗即可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中医专家为你推荐一个守住阳气的动作——“只手擎天”式,经常练习有助于阳气升发,能让人体得到温煦而抵御寒冷。
 
  具体可以做以下:
 
  盘坐,两手自然放于两膝,正身端坐,呼吸均匀,思想安静;
 
  屈两肘,两臂外旋,掌心向上,两掌收至腰间
 
  右掌从腰间向左侧“穿出”,至手臂接近伸直,右掌略高于左肩,同时身体随之左转;
 
  右掌外翻,掌心向上,顺势向上托举;同时,左掌内翻,顺势前伸,掌心向下按于地面;
 
  右臂放松,经体前慢慢下落,左掌收回,然后将两臂向左右45°侧伸,至与肩相平,目视前方;
 
  两臂下落还原,全身放松;做对侧练习,动作同上,左右方向相反;如上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共做三遍。
 
  睡宜早,养精蓄锐藏阳气
 
  为了顺应冬藏,人们在起居上也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则容易耗损阴精,伤及肾脏,甚至有折损寿命之虞。
 
  心宜平,节制喜怒晒太阳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因此,此节气中要注意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
 
  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来源:新民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