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文伯两年前由于舌癌接受手术切除之后,曾做过2次化疗,30次放疗。不久前,他由于牙痛,去医院拔了一颗牙,没想到引起了严重感染,导致齿槽溢脓,最终诱发了颌骨骨髓炎。口腔专家介绍,发生在口腔或咽颈部的癌症,如鼻咽癌、舌癌、牙龈癌等,由于患者接受放疗后,颌骨周围的局部血管受到了损伤,极易引起感染,最终导致放射性骨坏死和放射性骨髓炎。专家提醒,口腔肿瘤患者在放疗后的3~5年内都不要拔牙。
析因
放射线里有放射能
小创口也易致感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副教授朴正国介绍,鼻咽癌、舌癌、牙龈癌等癌症跟其他癌症一样,放疗是其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放射线里毕竟有放射能,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由于人体口腔里的颌骨含有矿物质,会吸收放射能,并会进一步对周围组织进行放射,从而损伤周围的小血管,使得血供下降,导致血管变小,甚至堵死,最终引起局部感染,出现口腔溃疡、出血、化脓。除了软组织溃疡,还会引起骨的损伤,出现骨坏死,导致骨外露,诱发骨髓炎。
“在停止放疗后,放射能仍会继续缓慢释放。”他说,“因此,在放疗后的3~5年内拔牙,即使是小创口,仍然会造成严重感染,从而诱发骨髓炎。”
提醒
放疗后过早拔牙容易诱发骨髓炎
朴正国介绍,口腔内颌骨骨髓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放疗后放疗区域的颌骨出现软组织疼痛、肿胀、破溃,然后导致骨头外露,出现骨头坏死,引起骨折。“对于这些坏死骨头的处理,通常是通过手术把坏死的骨块切除。”他说,但是,坏死骨块跟正常骨块的界限往往并不明显,因此,患者要么反复切,要么扩大切。切完后,不仅会影响面型,还会使得咬合关系紊乱,损害咀嚼功能,造成咀嚼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进食困难。
“广东地区是鼻咽癌高发地区,大多患者在接受放疗后,由于放射区域的腺体萎缩,容易口渴,”他说,这也使得很多患者出现猛性龋,最终造成牙齿龋坏。
朴正国说,患者在放疗后,有的数月就会出现骨髓炎,有的则需要十多年才会出现。“放疗后过早地拔牙往往会诱发骨髓炎。”
治疗
营养+输血+高压氧治疗或手术
“因口腔癌放射性治疗引起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朴正国说,治疗方法有不少,包括营养治疗、输血治疗、高压氧治疗等等。如果是合并感染,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果是无菌性坏死,则无药可治,只能手术。
朴正国说,手术是治疗骨髓炎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不过,手术治疗骨髓炎,其复发率也比较高。而且,由于患者皮肤的增殖细胞被破坏,皮肤的生长能力很弱,术后骨髓炎伤口很难愈合。有的患者拆线出院后,会出现渗液,随后缝合的位置会出现裂开。
预防
多喝水或用人工唾液
保持口腔湿润的环境
朴正国提醒,放疗后的口腔癌患者要预防骨髓炎,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在放疗区域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比如骨头痛、牙痛等,要及早就医诊断是否是骨髓炎。
第二,在放疗前,对口腔进行详细检查。如果在病灶区域有烂牙和龋齿残根的,最好在进行放疗前的两个星期将烂牙和龋齿残根拔掉,并及时使用消炎药消除拔牙时的炎症。
第三,在放疗期间要多喝水、使用漱口水或人工唾液来保持口腔的湿润环境。因为在放疗中,很容易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会出现口干、肿胀等症状。
第四,放疗后3~5年以内,不要拔牙。“放疗结束5年后,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考虑拔牙的。拔牙前要注意用抗生素,避免术后感染。但是,如果口腔内局部供血太差或口腔黏膜红肿,仍需谨慎。”
医学指导:朴正国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副教授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