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提醒>>疾病提醒

超声乳化手术 改变青光眼患者命运
发布日期:2015-11-03

  年近六旬的张阿姨刚退休不久,突如其来的眼病成了她挥之不去的噩梦,先后三次因右眼眼红,眼痛难忍,视力急剧下降而来我院眼科求治,最终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尽管经诊治医师处理得当,眼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病因并未去除,发作后治疗周期延长,对视功能的损害逐步加重,视力每况愈下。医生也多次劝说张阿姨进行手术,彻底清除这一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张阿姨因顾及青光眼手术的诸多并发症以及难以做到一劳永逸,对手术仍顾虑重重,举棋不定。直到最近,张阿姨右眼青光眼再次急性发作,视力已经降到0.3以下,白内障程度明显加重,经医生及时处理,眼压再次降到正常范围。

  这一次的病痛折磨终于促使张阿姨下决心做手术,权衡再三,医生建议她选择了相对安全的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联合房角分离,并植入了人工晶状体。术后,张阿姨右眼的视力恢复到0.6以上,眼压降到15mmHg以下(正常范围10~21mmHg),前房深度明显大于对侧未手术眼,张阿姨喜出望外。2周后,为了预防左眼青光眼急性发作,医生给张阿姨施行了同样的手术,视力恢复和眼压控制同样令人满意。

  主要分四大类

  青光眼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和联合机制型四大类:

  1、原发性是最常见的青光眼,主要分为闭角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

  闭角型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包括: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2、继发性是指继发于眼部外伤、眼球炎症、眼部肿瘤、晶状体膨胀或位置改变以及眼底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所致的眼压升高的青光眼。

  3、先天性包括:婴幼儿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合并有其他先天异常的青光眼。

  4、联合机制型:是指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青光眼。

  开角型主要是由于正常眼内的房水排出通道(小梁网)病变使房水排出功能下降而致眼压升高。开角型青光眼常常进展缓慢而且常常在没有任何症状中视力永久性丧失。该型青光眼呈隐匿性进展,是视功能的“隐形杀手”。而闭角或者窄角型则是由于虹膜机械阻塞眼内房水排出通道,这类青光眼常常会急性发作,当急性发作时需要急诊紧急处理。打个比喻,好比一个不断放着水的水盆,前者是由于下水管道阻塞,后者是由于下水道的开口堵塞,最终都会导致水满溢出。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在我国,青光眼发病率大约是0.68%,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4%~7%,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晶状体厚度逐步增加,瞳孔阻滞的趋势日益明显,虹膜晶状体隔前移,造成前房变浅,房角变窄甚至关闭,房水出路受阻,而原来有远视伴浅前房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可以导致眼压升高,损害视功能,甚至青光眼大发作。如果眼压控制不良,反复发作可致患眼失明。

  以往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和部分药物控制不良的开角型青光眼,经典的治疗是采取小梁切除术等滤过手术,但因其术后出现浅前房、恶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葡萄膜炎、滤过泡愈合不良、由于疤痕生长滤过失败以及视力下降等诸多并发症,而使该手术难以令人满意,也是众多患者选择保守治疗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其适应症也在日渐拓展,尤其在青光眼领域的治疗价值正受到业界和患者的关注。通过超声乳化这一精准的小切口手术,可以将膨胀变厚的晶状体去除,代之以人工晶状体,前房深度随之增加2~3mm,前房容积增大,房角开放,足以满足房水分泌动态平衡的需要,眼内压有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不要担心将来发生房角关闭了,视力恢复也较为理想。

  国外文献显示,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可使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降低71%,且几乎不需要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下降30%,使用降眼压药物减少58%;而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效果相对有限,但术后仍可降压13%,降眼压药物使用减少12%。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辜臻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