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曝光台

微整形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发布日期:2015-07-07

    微整形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朋友圈卖“玻尿酸”涉非法行医

  夏季是整形美容高峰期,朋友圈里的微商不断发布着“微整形”广告,价格比正规医院便宜,吸引了大批爱美女性。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不具备相应资质、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等,“地下”美容行为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但因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却常常让这类非法医疗美容行为轻松逃脱了监管。

  微信吆喝微整形

  “进口‘玻尿酸’,做鼻子下巴;瘦脸针、溶脂针夏季热销;全市配医生打针,可出诊……”朋友圈里,一名微商发布了这样的广告。她说,自己负责销售药品,注射的美容师是她的“合作伙伴”,职业是一名医生,每天下班后在家中从事“微整形”。“在我这里买药,比美容院便宜,效果和韩国的一样好。”这名微商还说,夏季,前来做微整形的女顾客很多,其中不少是为了找工作的毕业生,最受欢迎的是玻尿酸填充面部以及水光针美白。“你还没加入吗?你身边打针的女性,可远远比你想象的多哦!”她神秘地说。

  记者搜索“微整形”,能找出上千名类似用户,部分表示提供药品批发,可联系医生上门或直接去指定场所注射;还有部分则以整形美容师或工作室的身份注册账号。他们每天都会发布大量微整形前后对比照以及注射针剂时的“真人秀”。

  直接注射不检查

  市民钟小姐就是看了广告后心动的。2个月前,她通过微商购买了一针“玻尿酸”隆鼻,价格为1500元,对方指定其前往“医生”家中注射。“当时医生只是核对了我的姓名和要注射的部位。”钟小姐说,医生既没有询问过敏史,也没有为她做详细的检查,更没有签署任何协议。“医生说这种针她每天都要打几十次,许多消费者都是回头客。”钟小姐这才放心。离开时,她发现医生家中的垃圾桶里的确有大量使用过的针头。

  最近,钟小姐发现鼻子有些凹凸不平,怀疑药品质量有问题,稳定性比较差。“微商说是我自己的吸收问题,随后把我拉黑了。”

  药品涉假没批文

  根据各个“微商”发布的照片,记者发现,药品纸盒上面印满花花绿绿的英语,部分是韩语,但不论是外包装还是小包装,都没有任何中文标签,也找不到药品批文和许可。一名微商坦言,这些药品都是从韩国医院“走私”过来的“水货”,装箱分销至国内的各级代理商处,她并不清楚确切来源。

  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审批通过的微整形药剂供货商只针对医疗机构销售,开处方的医生和进货后的管理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实流通到朋友圈和淘宝的药剂,80%以上都是假货。”上海一家整形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好的货大概就是‘走私货’,但也会因运输保存等原因导致药性不稳定;最恶劣的是部分贪图利益的微商把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如‘奥美定’或假冒伪劣产品卖给客人,客人在短时间内不会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药劣药的危害逐渐显现,甚至造成毁容、致残等严重后果。”

  非法行医无资质

  去年,市卫监部门曾查处一起通过微信发布医疗美容信息,在某高档小区内开展无证医疗美容的非法行医案件。两名社会人员勾结两名无良医师在半年内为364人次开展打肉毒素、打玻尿酸等医疗美容项目。目前,4人已被依法处置。

  卫监部门表示,从事医疗美容要求相应的医生和场所都必须具备资质。然而,非法行医场所大多设在居民楼内,户外没有任何医疗美容广告,加上仅通过微信和熟客介绍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消费群体,其行为隐蔽,客户若没有遇到纠纷绝对不会主动举报,所以想要调查取证及定性并非易事。

  此外,非法行医场所大多未设置符合条件的消毒和抢救设备,不少“美容医生”只是美容师,外地也有媒体报道,“微整形”的“美容医生”仅需5天培训就能速成。这些人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注射前不检查也不问病史,事后一旦出现感染和不适,令消费者痛苦不堪,也让维权陷入困境。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左妍)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