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股热浪席卷中国各地,有的城市最高气温接近40℃。为什么这么热?如何才能给城市“降温”?在我看来,高温“烤问”的,其实是现代城市在绿化、能源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理念。
高温频袭城市,主要与天气变化相关,但城市规划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热岛效应现在已经是城市通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狭窄,绿地渐少,新建筑大多表现为高蓄热、非生态的特征,这些都容易让城市“上火”。此外,城市绿化的主要功能变成了为城市“增色”,而不是发挥应有的气候调节作用,这也大大削弱了城市抵御高温的能力。
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要增加城市“绿肺”面积,给生态系统“解毒”,变“火炉”为“氧吧”,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应该要更多地关注“生态”。
首先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绿化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绿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城市留出尽可能多的绿地和水域,扩大树木和草坪的种植面积,同时“绿化”城市建筑物群的房顶和墙壁,以吸收城市空气中的热量,降低城市温度。
“种树”,是给“火炉城”降温,为市民们绿荫关怀的主要手段。如今有很多城市,谈到绿化就只知道种草坪和移栽大树,可实际上,这种非自然的绿化在给城市降温方面,作用并不太明显。
其次,要加大城市“通风道”建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要拓宽城市道路,路面尽量采用保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好的材料铺设,使热量得以快速散发出去;二是要保持好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间隔,并向低层化或向地下空间发展,做好隔热和遮光处理,减少热量辐射;三是要多用可循环再生材料,发展低能耗经济。
最后,还要实施“城市降温”计划。有专家建议,在城市地下铺设降温专用管道,以循环流动的无污染冷水给城市降温,沿江或沿海城市还可以通过地下通道引入流动的江水和海水实施降温,这些建议是否可行,都可以调研和论证。
一个能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热浪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要将生态和绿色的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整个过程。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苗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