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载13人的电梯,挤入18人,工作人员劝说半天,没人肯下来。结果,电梯从一楼下坠到负一楼,18人被困。这是发生在襄阳某写字楼的一幕。
上班高峰期,大家都赶时间,但欲速可能不达,不按规矩来保不齐出问题。这不,18个人谁也不愿等下拨,结果一起坠落。耽误时间事小,一名女子竟被憋昏,万幸没导致坠亡,否则后悔莫及。
该写字楼常有人拼命挤电梯,超载已导致电梯几次发生下坠。我们不免要问,各地电梯频频出事,除了电梯本身维护保养不力,过度乃至“暴力使用”要负多少责任?多次超载下坠,还有人铤而走险,与其说这是缺乏安全意识,倒不如说是侥幸心理作祟——经常这么挤,许多人都这么挤,怎么会那么“寸”,轮到自己倒霉?殊不知,偶然中有必然,拿命赌安全,谁都赢不了。
值得深思的是,还有人将着急并违规上升至“哲理”高度——面对交警提醒绕几百米走斑马线,横穿马路者却说“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乍看下,经年累月地等电梯或绕路走,确实会“浪费”不少人生,还与时间就是生命乃至金钱相悖。问题是,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不能盲目“节省”,拿生命与时间赛跑很可能是玩命。如果没有生命这个“1”,有再多其他的“0”,都是浮云。懂得舍与得,才是人生的真谛。
挤公车、挤地铁、挤电梯……中国式拥挤的多样存在,也不能单纯归咎于人们“心太急”,还与许多资源供给不足有关系。一些人也渴望悠然慢生活,但面对优质资源紧俏,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打破头也要挤入名额有限的名校与好单位,拼了命也要早买房早立业,唯恐沦为“剩男与剩女”。面对已满员的电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挤进去,难道没有习惯性“占位”的驱使?
破解中国式拥挤,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努力增加各类资源的供给,并且尽可能让硬件设施更加人性化,舒缓人们本不该紧绷的神经,使人们能更从容地工作与生活。就本例来说,许多住宅楼都已标配两梯四户,偌大的写字楼只有三部电梯够用吗?人为“添堵”在设计时必须避免,可能的情况下更当升级。
再者,构建守秩序遵规则的软环境不可或缺。关于秩序,不能理解为让别人遵守,使自己受益。也不能狭隘地认为自己守规,别人违规,便是自己吃亏。健康的社会氛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序会提高效率,合理的规则能够确保公平与公益,最终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