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时评

让中医药以服务贸易的形式“打包”走出去
发布日期:2013-09-27

  中药走出去不能靠单一的药品出口。以药带医不通,以医带药更可行。

  英国药品管理局近日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目前,中成药零售收入约占各诊所的三四成。这项规定如果实施,无疑将给英国中医业带来灭顶之灾,大批诊所面临倒闭。

  中药走出国门进军海外,只能是以食品、保健品等名义出口,名不正言不顺。同时,欧美各国频频发布中药有毒的通告,中药背上了许多洗不掉的污名。而欧盟《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2011年4月开始实施,中药在欧盟未能实现“零的突破”。按照这个法律,中成药需要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中国中药可能面临着在欧盟市场全面退市的风险。中成药进口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高达数百万英镑的中成药检测费用,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中药无法以“药”的名义登堂入室,只能用“草”的形式出口海外,这让出口中药提取物成为一种“时髦”的选择。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呈现“一增一降”的态势,即提取物的比例连年增长、中成药份额逐年降低。更尴尬的是,国外大量从我国进口中药提取物,主要是用来开发植物药。他们以低廉的价格购买,把污染留在中国,再做成制剂高价返销到中国,被戏称为“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出口的中药材资源,多数属于我国独有的稀缺资源。由于缺乏有效保护,我国药材资源日渐枯竭。这种卖原料、毁环境,低附加值高消耗的出口导向,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格格不入,并将把传统中医药引向不归路,显然弊大于利。

  中药国际化喊了多年,却依然在家门口打转。只有天士力集团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进入美国FDA三期临床,仅此一例而已。面对“洋中药”抢滩中国市场的态势,中医药不仅占领不了国际市场,甚至连自己的地盘都有失守的可能。而中成药要想在欧美市场获准上市,获得正式注册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国外注册的门槛太高,可能会让投入的巨资血本无归,花钱赚不来吆喝。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容易落入“废医验药”的制度陷阱,即西方用所谓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事实上,中医中药是相辅相成的,药为医用,医因药存,两者具有较强依附关系。中药在海外单枪匹马地闯市场,风险不可控。古人云:“药之害在医不在药”。离开中医的指导,乱用或滥用中药容易出问题。一纸不良反应报告或是毒性超标通告,就能让某种中药信誉扫地,再走出去难度就更大。

  在崇尚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只有走出国门,提升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药走出去不能靠单一的药品出口,而应以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形式“打包”走出去。以药带医走不通,以医带药更可行。

  近年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个部门联合制定《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中医药服务贸易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战略选择。它涉及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领域,在全球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快速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强中医药服务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医药服务应用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认可度,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和发展。可以预见,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为中医药通往世界打开另一扇门。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