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记者下乡走访,发现不少假冒伪劣商品藏身农村集市商店,坑蒙农村消费者。像“娃恰恰”、“康帅傅”、“奥立奥”等山寨商品,还有过期食品、三无产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在一些农村集市商店寻常可见。(1月26日法制日报)
纵观社会舆论,各种假冒伪劣,一旦粘上“食品安全”这个标签总是特别惹人注目。诚然,在许多大城市,随着食品药品领域制假售假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方面危害老百姓健康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在农村,一些集市商店假冒伪劣商品寻常可见,农村已经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一大集中地,农村消费者对集市商店里的假冒伪劣商品很不满意,但很多时候只能无奈接受。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监管部门在农村去哪儿了,都玩起“失踪”了吗?不法商家,您真的唯利是图,把农村消费者都当成“傻子”了吗?
“山寨商品傍名牌,过期一年照样卖”,相比城市里较为隐蔽的食品安全问题,农村市场上明目张胆的假冒伪劣横行,真可谓是达到了“嚣张跋扈”的地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村消费者消费水平低、辨别能力差、维权意识不强,甚至有点儿图便宜“知假买假”。其二,农村商店稀少,附近小店几乎只有假货可买,农村消费者其实是无奈接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监管部门不够重视,农村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和“不毛之地”。所以,要杜绝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的出现,除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外,最关键的是监管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常态化机制,下决心、花大力气去治理,对违反制度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做到“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
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更加突出了为民、务实,各级领导干部“走基层”更要走进农村、贴近群众。作为国家公职人员,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尽心竭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办好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毫无质量保障的山寨食品和过期食品,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那不只是谋财,简直就是害命。不管城乡差距有多大,在提供市场监管的公共服务方面,不应该存在城乡悬殊差别。倘若农村市场作为被歧视的监管短板,呈现出一种“无监管状态”,那么必将有更多“假冒伪劣”的污水涌入此处,广大农村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将大打折扣,甚至受到严重威胁。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基层群众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呢?
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当好食品安全的守门人,在监管方面做到城市、农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越是薄弱的地方越要有严厉的监管,越是弱势群体,越需要被关注。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余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