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吃七分饱”有无科学依据?昨晚(7月16日),国际学刊《自然·通讯》发布上海科学家《终身节食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一文。研究表明,终身节食的小鼠实验组,体内与寿命“正相关”的肠道菌群数量得以增加,为在人群中开展健康膳食干预提供了良好借鉴。
这一课题是上海交大赵立平团队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刘勇团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赵国屏团队合作完成的。在全生命周期的小鼠实验中,科研团队给小鼠分别喂食低脂和高脂饲料,而每种饲料又分为“自由取食”、“30%节食(七成饱)”和“自由取食加自愿运动”三组。从动物生理指标看,低脂节食组的寿命最长,且在中年时期各项代谢指标,如体重、体脂、血脂、糖耐受等也最为健康,其寿命的中位数比低脂自由取食组增加了20%,其最高寿命更是比健康状况最差、寿命最短的高脂自由取食组增加了50%。而运动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赵立平团队还在两种不同的饮食背景下找出了与寿命“正相关”和“负相关”的肠道细菌特定类群。在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中,有很多是已被证实的有益菌,如在低脂饲料中与寿命正相关的乳酸杆菌就具有抗病菌定植、保护肠屏障及抗炎等作用,并可通过节食显著富集起来。而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类群中,则有许多可能与疾病发生相关的潜在病原菌。在菌群发生增减变化的同时,血液中的炎症指标——内毒素结合蛋白也显著下降,显现出节食的健康效应。
赵立平教授介绍,“饭吃七分饱”是中医传统养生法则,从现代科学角度看也是十分正确的。而且无论低脂还是高脂饮食,适度节食都能显著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增加与寿命正相关的细菌类群,减少与寿命负相关的细菌类群。因此,在人群中开展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可对预防和缓解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减少老年性疾病产生显著社会效益。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