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热文排行

沪“单独生二胎”要等半年至1年
发布日期:2013-11-20

    沪“单独生二胎”要等半年至1年 现单独家庭已超40万户

  备受关注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明朗,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对此,记者了解到,由于配套相关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上海“单独二胎”政策或半年至一年后启动。

    各地自主确定时间启动

  国家卫计委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前我国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规模持续缩减。启动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条件成熟。

  记者了解到,“单独二胎”政策的适用人群为: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而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政策启动时点则为: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各省(区、市)自主确定时间;但是各地启动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

  政策出台前单独二胎仍将受罚

  市卫计委表示,上海可能会在半年至一年后再启动“单独二胎”政策。这是因为上海的配套实施细则需要走立法流程。另外,还需要与各部门配合,协调好人口出生涉及的公共资源配置。市卫计委副局级巡视员张梅兴表示:“譬如说房产资源配置够不够,能不能跟上;又譬如生育保险的资金能不能跟上;接下来还有生完孩子幼儿园、托儿所等这些资源的配置。这些需要大家共同来做好应对方案才能执行。”

  市卫计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公共服务配套,应对短时间可能出现的“生育潮”,包括产科床位配备、人员储备和培训等。同时,还将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做好人口出生预测、预报,引导育龄夫妇合理安排生育计划,并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实现政策的平稳衔接。

  而在正式实施办法出台前,单独家庭生二胎仍将因违反计生规定而受到处罚。“现在条例还没有修改,现在生还可能是违法。”

  上海单独家庭已经超过40万户

  在上海,单独家庭已经超过了40万户,“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受到了很多符合条件的年轻夫妇的欢迎。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这些有资格的夫妇中,真正有意愿生二胎的夫妇却并不多。

  李女士一年前刚生下宝宝,虽然丈夫是独生子女,但她自己不是,因此想要第二个孩子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如今新政策赋予了李女士生二胎的资格,夫妇俩却有了新顾虑。“年轻人上班了,老人带孩子,带两个孩子身体可能吃不消。”

  记者发现,虽然不少夫妇对新政策表示欢迎,但是问及是否会这么选择生二胎,很多夫妇表示放弃。有夫妇则表示,“生不起,生活费、读书费都很高,压力会很大。”

  市卫计委统计显示,目前上海户籍人口中约有200多万个双独家庭,按现行政策都有资格申请生二胎,但是5年来,实际申请户数仅13000多例,实际生育登记仅7000多户,占比0.35%。这也预示着,对40多万户放开二胎政策,不会带来出生人口骤增。相反,在上海目前0到14岁儿童仅占总人口8%的情况下,对改善人口结构起着积极作用。

  [政策解读]

  “单独两孩”将改变什么

  “单独两孩”政策的启动实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将给千家万户带来怎样的改变?

  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放开“单独两孩”政策下,未来15年后,劳动力总规模将每年多出2800万,到2050年劳动力规模减少幅度将相差3个百分点。

  老龄化程度降低

  2012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4.3%,2030年将达25%左右,预计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约占总人口的1/3。调整生育政策,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94年以来一直高于115,2004年高达121.2,2009年以来有所下降,2012年仍高达117.7。在自然生育状态下,多生是达到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唯一手段。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未必能使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但一定能使其下降。

  家庭发展能力提升

  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3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独居老人家庭比例有所升高。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出现一些“失独家庭”特殊困难家庭。家庭的婚姻、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单独两孩”从政策上终止了“4-2-1”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海外舆论]

  新的政策只涉及约100万对夫妇,可增加人口有限。

  ——法新社

  人口统计专家说,这一政策实施后,中国每年的新生儿人数可能增加100万至200万。

  ——《纽约时报》

  中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

  ——芬兰《赫尔辛基新闻》

  今后中国家庭的孩子将不会像独生子女那样孤单。

  ——新西兰《自治领邮报》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