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是靠吃药 盲目“预防性”用药反伤身
发布日期:2014-03-28
“预防性吃药”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有家长经常给孩子吃些中成药防感冒、调胃口;一些人有点风吹草动,或只是打几个喷嚏就忙不迭地找药吃以提前“预防”。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预防性用药”?对于健康人群,有没有必要“预防性用药”?
“吃药防病”不鲜见
盲目“吃药防病”的观念和做法,在普通人当中并不少见。周围感冒人多了,赶紧给孩子吃点板蓝根预防预防;在一些育儿网站,常有家长交流经验,保赤丸、保婴丹、猴枣散之类的药被不少家长奉为“有病防病,没病强身”的灵丹妙药:“压惊用保婴丹,咳嗽吃猴枣散,有病没病,至宝锭。”成人中也不乏此类现象,有的人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自己找药吃以提前“预防”,甚至有点咳嗽就弄点抗生素“压压”。
“防病药” 误区多
不少人常服用板蓝根来“降火”、防感冒,一些家长则把保婴丹、猴枣散当作“防病药”常用来帮孩子“调理”。在医学专家看来,这里误区多多:
板蓝根防感冒不可取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智说,板蓝根是寒性中药,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体质偏虚寒的人,多喝板蓝根冲剂就会因其苦寒伤胃,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在病原不明的情况下用它预防感冒则并无依据。
保婴丹猴枣散并非开胃药
不少家长常备保婴丹、猴枣散给孩子“调理”防病,以为吃了孩子胃口好、少生病。而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介绍,这两味药都是苦寒的中成药,配方中都有麝香、牛黄、全蝎、猴枣等性味寒凉的药物。在治疗上,发高烧和风热感冒的患儿可适当用点保婴丹,支气管炎、肺炎及哮喘等有内热实证的患儿可适当用猴枣散。但这两种药都没有开胃健脾的作用,若当成“开胃药”给孩子调理,长期服用极易伤脾胃,甚至造成体虚。
此外,小儿至宝丸及保赤丸也是育儿论坛上经常被妈妈们推荐的调理药。对此,北京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徐荣谦提醒说,至宝丸并没有预防疾病和健脾清热的作用,而且脾虚泄泻患者忌服此药。山东省交通医院中医科医师李东认为,王氏保赤丸的配方中除了川贝和荸荠,均为大寒大热或有毒之品,临床上对于饮食积滞、痰热内盛的小儿有明显效果,但是对于脾胃虚弱,虚实夹杂的小儿,大多用后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用量不合适,用药后腹痛不适的不在少数。
六味地黄丸不能随意补
说起六味地黄丸,很多人把它当成补肾壮阳的补药用来常年进补,一旦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认为自己肾不好,有事没事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国保健协会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说,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并不适合气虚、阳虚的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才适宜服用,如果是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
预防性吃药 有特定条件
“给孩子喝板蓝根防感冒,这是乱来,根本不是什么‘预防性用药’!”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陈吉生教授解释说,临床上,针对一些本来已有原发性疾病,或是已明确潜在致病因素、可能发作又尚未发病的情况下,为防止或减轻该种疾病的发生,医生才会考虑指导病人提前适当使用有针对性的药,以抑制、延缓或是减轻甚至避免发病。比如,对一些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为防止脑血栓等病,可每天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又如,对于一些患有运动性哮喘的病人,如果需要做特定强度的运动,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提前预防性用药;而对曾经发生心绞痛的患者,在其进行运动量较大的活动之前5—10分钟预防性使用硝酸甘油片,可避免诱发心绞痛等。所以,针对特定人群在特定条件下的预防性用药才有积极意义。
“但是药三分毒,预防性用药往往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陈吉生说,比如长服阿司匹林也可导致胃肠黏膜受损,严重的甚至出现溃疡、消化道出血等。而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抗凝防血栓其实并不能根本消除病因,需长期服用才有效。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观察,有胃肠道溃疡者更要慎重用药。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淑贤 楠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