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机器人做手术,比医生更牛?
发布日期:2014-04-18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运用机器人微创技术同时根除直肠癌、切除肝转移、肺转移病灶的“三合一”手术。
 
    机器人究竟怎么给人做手术?它将来会不会代替传统手术?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普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秦新裕教授。
 
    机器人做手术,离开医生行吗?
 
    解放周末:近年来,机器人手术在医学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大众看来,这依然是个新鲜事物。大家可能都心有疑问,把手术交给机器人,能放心吗?
 
    秦新裕: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机器人并不是在脱离医生的情况下全自动地、独立地手术,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医生的操控下完成的。
 
    解放周末:医生是怎样操控机器人的呢?
 
    秦新裕:我们俗称的机器人,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操作系统,它看起来有点像一台大型的电子游戏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机器人本身——用于在患者身上动手术;分离的控制台——这部分由外科医生控制,两者通过线路相连。
 
    机器人本身拥有多个小巧灵活的机械臂,可以连接许多手术器具,例如手术刀、剪刀等。每一种器具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简易的切换。其中一条机械臂上装有内窥摄像机,能够在控制台上为外科医生显示清晰的3D影像。
 
    手术开始时,医生会根据预先的设计,在病人身上打几个直径1到2厘米的小孔,将机械臂依次插入患者体内,然后医生坐在控制台前根据3D影像,操纵机械臂进行手术。这种操纵是通过两个脚踏板和两个手动控制器来实现的。
 
    解放周末:机器人最擅长做哪些手术?
 
    秦新裕:机器人手术在国外已经应用了十多年,它最擅长深入一些较为隐蔽的器官,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泌尿外科手术。在美国,85%以上的前列腺癌根治术都是通过机器人完成的。此外,它还被应用于妇科、普外科、心外科等。
 
    机器人开刀,会不会手抖?
 
    解放周末:机器人手术比传统手术更先进吗?
 
    秦新裕: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拥有几大“绝招”:首先,它能让医生看得更清晰,医生通过屏幕看到的图像是肉眼的近20倍大,而且是三维的。医生做腹腔镜手术时也是通过监视器上的图像来了解患者体内的情况,但这种图像是二维的,而且需依靠身边的助手控制镜头,一旦手术时间太长,助手出现疲劳,镜头就容易发生抖动,影响手术效果。机器人手术就完全不存在手抖的情况,医生看到的图像既稳定又清晰。正因为这个特点,机器人手术也被称为“视觉外科”。
 
    其次,机器人的手比医生的手更灵活、更稳定,因此它擅长进行更为精细的操作。机械手臂的活动自由度很大,可以深入医生的手或腹腔镜伸不进的区域,机械手能更灵活地完成转动、挪动、摆动、紧握等动作,且机械手上有稳定器,具有人手无法相比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此外,机器人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小。过去,为了能够看到需要动手术的器官,外科医生不得不在人体开一个较大的切口。这就意味着,患者的身上会留下难看的大伤疤,而且恢复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上世纪70年代,腹腔镜的出现开启了微创手术的时代;但微创手术难以进行一些复杂的操作,比如摘除复杂的肿瘤。机器人不仅能辅助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操作,而且术后留下的疤痕很小,患者恢复很快。
 
    机器人将来会取代医生吗?
 
    解放周末:机器人是医生的好帮手,它让医生看得更清晰,让医生的“手”更灵活、更稳定。
 
    秦新裕:是的,机器人手术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进行跨地区手术。医生的操作可通过卫星系统传递到遥远偏僻的地区甚至国外。2001年,美国医生运用机器人完成了一次举世瞩目的横跨大西洋手术,外科医生盖勒在纽约的一家医院,而病人则远在法国的一家医院,两者相距6230公里。美国医生通过遥控引导着法国的机器人,为一位68岁的老太太施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病人恢复得非常快。
 
    解放周末:机器人手术目前在我国应用得普遍吗?
 
    秦新裕:由于医疗费用相对较昂贵,且对手术医生的资质有严格的要求,机器人手术现在仅在少数大医院开展。中山医院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已经累计进行了700余例手术,其中普外科团队开展了300余例。
 
    解放周末: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机器人手术安全吗?
 
    秦新裕:操作机器人的医生都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事实证明,机器人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安全性上并没有差异。
 
    解放周末:所有患者都能耐受这种手术吗?
 
    秦新裕:不能耐受腹压增高、有严重心衰疾病史的患者不太适合这种手术,其他禁忌症和传统手术基本一致。
 
    解放周末:机器人手术将来是否会替代传统手术?
 
    秦新裕:我想,暂时还不会。除了费用、资质等因素之外,机器人手术目前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医生在操作机器人时只能通过眼睛看,但手上感觉不到力的反馈,下一代机器人如果能解决触觉的问题,相信就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专家介绍 秦新裕 复旦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任美国外科学院会员、国际胃癌学会会员、欧洲消化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胃肠外科学组组长等职。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俊珺)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