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脆脆”的经济账
发布日期:2014-05-06
年过古稀的张女士躺在床上静养已有两个月了。起因是她在阳台浇花时想挪一下花盆,一扭身一阵剧痛,居然不能站立行走。家属将她送至医院,检查后发现“L1腰椎压缩性骨折”。这已是张女士近两年来的第二次骨折。
腰背疼痛是张女士的老毛病了。头一次也是因为疼痛发现T11腰椎压缩性骨折并确诊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平躺了一个多月,用药后好转,张女士没再继续复诊。没想到这么短时间里,第二次骨折发生了。张女士很无奈,更后悔没能听从医生意见积极正确地治疗骨质疏松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游利教授指出,受传统观念影响以及担心医治费用不菲,很多老年人有病不愿治。比如,脊椎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腰背部疼痛、身高减低、驼背畸形。不少老年患者虽多次反复骨折,但考虑到对生命影响不大,就不愿意寻求积极治疗。不仅如此,大部分人认为,骨量流失是正常衰老的表现,只要在生活中进行补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治疗,减少日常运动量,以卧床静养为主,也就能避免再次骨折的情况出现,减轻就医负担。游利教授强调,这种侥幸心理要不得。
反复多次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之一,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女性中发病率,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针对张女士这样的患者,游利教授认为:手术干预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并非做完手术就终结了。手术只能解决一部分骨折问题,帮助患者减少疼痛,尽早恢复自理能力,但并没有解决骨质疏松的根本。只有手术后继续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患者的原发病——骨质疏松症,才能有效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
药物方案仅仅依靠补钙和维生素D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大类:抑制骨吸收治疗和促进骨形成治疗。对于反复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疏松的骨骼就像被白蚂蚁蛀空的房梁,稍有外力便会再次塌陷。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患者(双能骨密度仪检测T<-3.5或骨质疏松症且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促进骨形成药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骨的微结构、增加骨皮质的厚度,促进患者新骨形成。促骨形成药特立帕肽使用6个月以后,大部分患者的骨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可显著减少骨折的发生几率。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不及时在第一次骨折发生后遵医嘱用药,容易陷入骨折发生→骨折治愈→再次骨折发生的恶性循环。长远来看,这将产生巨大的医疗成本,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亦给其家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2013年一项针对骨折治疗费用的调查显示,一次骨折的住院费用、院外治疗费用以及家庭劳动力的损失等合计63120元。
游利教授介绍,医生在考虑治疗方案时,不仅仅从医药经济学的短期成本考虑如何为患者减负,更重要的是希望患者及其家属尽早寻求积极的治疗手段,避免骨折的出现,或在首次骨折后不再发生第二次骨折,从而达到长期减负。早期骨质疏松临床症状常常不明显,但仍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按照医嘱正规治疗。每个药物都有其优缺点,必须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个体化运用,合理评估长期用药的“性价比”。此外,即便补钙也需规范复诊,定期检测。建议绝经后女性、退休后的男性每年测一次骨密度以评估自己的骨量。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魏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