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不喘也需治
发布日期:2014-05-12
哎呀,感觉好憋闷,又要喘不过气来了!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有哮喘患者近200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们身边,时常能见到隔一段时间就又开始“喘”的同事、亲友。
今年5月6日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专家指出,现在医学上不乏有效控制哮喘的方法,我国哮喘患者良好控制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对疾病的认知存有不少误区。
误区一:不发作不治疗
在5月6日世界防治哮喘日来临之际,一项由2038名哮喘患者、家属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两成(17.3%)受调查者认为没有症状就应中断治疗,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近一半(42.3%)受调查者不了解在哮喘稳定期也应该进行维持治疗,真正在疾病稳定期仍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则更少。
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很多患者哮喘一发作就往医院跑,感觉症状稳定了,就逐渐减少用药甚至擅自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原所长钟南山教授说,不发作不治疗是哮喘治疗方面最常见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聂秀红说,对哮喘控制的情况可分为三个水平:未控制、部分控制、完全控制,主要根据患者的日间症状、夜间憋醒、需用药缓解症状的次数、活动受限、肺功能情况以及疾病加重次数来综合评估。如果患者全部达到6项要求即白天无症状(或≤2次/周)、活动不受限、无夜间憋醒、不需要缓解症状的药物(或≤2次/周)、肺功能正常、无急性发作就是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是指在任何一周内出现以下1至2项特征:白天症状2次/周、有活动受限、夜间有憋醒、需要缓解药物2次/周、肺功能小于正常预计值、每年急性发作≥1次;如果在任何一周内出现3项或3项以上部分控制症状就是没有控制。现在,能达到哮喘完全控制的患者比例非常低。一项关于亚太地区哮喘控制的调查显示,患者达到完全控制的仅占到1%左右;达到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的患者总共只有30%左右。
聂秀红主任说,哮喘控制率比较低的一个原因,除了患者常常擅自中断治疗外,也与医务人员对哮喘的认知不足有关。大多数医生在对哮喘疾病发作期的病人进行治疗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疾病稳定期,并不是所有医务人员都能规范治疗,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较为明显。有的医生认为,患者不“喘”就不需要治疗,这就会造成患者遇到变异源或过敏源刺激后病情发作,甚至影响肺功能,气流受限由可逆变为不可逆,这时候再进行治疗,有一些人的肺功能就不能完全恢复,达不到完全控制的标准,甚至部分控制的标准可能都达不到。
因此,中国医院协会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规范管理项目(简称红围巾关爱行动),内容包括患者热线随访、患者教育、医生培训等,目的是规范慢阻肺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治,提高医生临床工作水平及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规范诊疗理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强调:“以哮喘和慢阻肺为主的慢性呼吸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并称中国四大慢病。哮喘可防可控可治,需要长期规范用药。规范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和稳定期的维持治疗,可使哮喘的控制率达到80%。”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
传统来讲,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之说。有一些病人认为,既然治不了我的病,那就不坚持了;还有的患者对用药有畏惧心理,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患者往往自行断药,有的甚至转而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专家观点
钟南山院士说,哮喘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病的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中3岁以前发病的比例占50%。如果不能得到积极防治,儿童哮喘中约1/3至1/2的人可迁延至成年。哮喘控制率比较低的另外一个原因,还跟患者对哮喘治疗的依从性和认识情况有很直接密切的关系。
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规律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药物可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至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查肺功能
哮喘从临床表现上来讲分为典型哮喘和非典型哮喘。典型哮喘症状是复发性咳嗽、喘息、胸闷、可以自行缓解也可以通过药物缓解。但有一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咳嗽尤其是夜间咳嗽,或者是接触了刺激物就咳嗽,这是不太典型的哮喘。
很多哮喘患者久病成医,常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甚至自行用药。这样的作法主观成分较多,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控制,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肺功能检测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可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但在疾病治疗期间,肺功能检测常被忽略掉。
■专家观点
诊断哮喘,除了临床表现以外,很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肺功能检查。
如果你的呼气流量峰值日内变异率或昼夜变异率超过20%,这时候就会被诊断为哮喘。如果病人长期慢性咳嗽,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确定诊断,如果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进行规范化治疗。
聂秀红主任呼吁,应该把肺功能检查纳入常规体检当中,可以对哮喘、慢阻肺等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她还呼吁在基层医院特别是在社区医院设置肺功能仪。买一个简易肺功能仪也不过五六万元,可以解决很大问题,这样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利于患者控制病情,减少痛苦,还能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哮喘患者在通过用药治疗达到控制的同时,在生活方面应该注意尽量避免过敏源,少吃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诱发支气管痉挛加重或者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同时食用高维生素类的食物。夏天用空调时别太凉,同时清洁过滤网,避免过敏源刺激。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桂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