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不能光靠调节心情
发布日期:2014-07-28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启动会暨国际神经精神疾病高峰论坛”近日举办,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方贻儒教授介绍,公众对抑郁症存在较大认知误区,患者正确就诊率不足10%。
九成抑郁症患者尚未接受治疗
会上公布的“今天你抑郁了吗?”网络调查结果表明,91.20%的参与者都认为自己偶尔会有抑郁倾向,但是不选择到医院诊疗的比例高达70.9%,选择到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比例为20.8%,选择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人群比例仅为8.3%。其中88.7%的人错误地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而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及药物治疗。
方贻儒教授说,其实在美国和欧洲,抑郁症的发病率比中国要高,8%左右的人还会终身犯病,但因为社会对这一疾病非常重视,患者就诊率高。在美国,几乎人人都能接受家人朋友吃抗抑郁药,50%的患者能坚持就诊和治疗。我国在这方面与美国的差距比较大,中华医学会有过一个统计,我国患者接受治疗的大概只有8%,也就是说,有92%或者是更多的病人没有接受医生诊断治疗。这里有很多原因,不仅包括大家对这个疾病不是很了解,其中包括病耻感,这在东方文化中表现更突出。东方文化中往往把抑郁等同于软弱,导致患者不好意思就诊、服药。即使病情已经很重也尽量捂着,不让同事、朋友知道。
方贻儒教授说,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虽然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心境对治疗抑郁症有一定帮助,但并不表示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特别是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尤其不能大意。全世界的抑郁症治疗指南,都提出要及时治疗、及早治疗,不是散散心、讲讲话或者是休息休息就能够好的。轻度的抑郁,暂时离开紧张的环境或者接受一些心理辅导,可能对患者有帮助。但如果是比较典型的抑郁症,一定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并且该类药物也应该在有相关经验的临床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更加安全与有效。
抑郁症如果没有及时用药物或者是采用比较有效的方式来干预的话,症状可能会持续发展。患者大脑的海马或者是相关脑区会发生细胞凋亡,出现神经退化。拖延的时间越长,治疗的效果会越差。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本来在某个阶段用某个药物有效,可能过一段时间就没效果了,形成治疗抗体,从而出现反复治疗都难治的情况,或者病人的愈后越来越不好。
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两倍
方贻儒教授说,抑郁症有一些高发群体,以下三种人尤其需要当心:
第一个高发群体:女性。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的两倍,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和男性有着不一样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导致抑郁症发病率高。比如说女性经前期的心绪不良、产期和围产期紧张过度、围绝经期的心理反应等,都可能最终使女性出现抑郁症。
第二个高发群体:老人。不少老人退休在家后,因为身体和环境的改变,容易出现失落、空虚、烦躁、坐立不安。有的老人看什么都不满,着急上火,在家和子女、老伴儿吵架,出门遇到一点儿小事就爱发火。这样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躁抑郁症,这在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个高发群体:职业人群。方贻儒教授说,现在职业人群的抑郁症状况究竟怎样,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职业人群表现出的抑郁情绪已经为大家所重视。面对职业压力、子女教育、住房医疗、交通拥堵等,不少人出现失眠、健忘、焦躁、不安等状况,甚至离不开安眠药。有的人当学生时,虽然学业负担沉重,但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非常放松的。一旦毕业进入职业人群,受到的困扰和学生时代完全不一样,负面情绪就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方贻儒教授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在网上找一些心理测试,看自己是否有问题。其实,这样的方式,娱乐性大于正确诊断。因为很多测试已经被心理学淘汰,有的则根本没有科学性。为帮助大众早期发现抑郁症,他们正在设计和研发一款“信息化、电子化的精神卫生系统”应用软件——心情温度计,里面设置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相关测试,大家可以随时看看自己有没有焦躁不安、最近心情等。评估的结果出来以后,会在心情温度计上显示。非常好的状态显示为绿色;偏差的状态为蓝色,蓝色代表忧郁;有很恶劣的心情或者亟须医生干预,会出现黑色的警告,并建议找相应的专业机构去看病。心情温度计非常有助于抑郁症、情绪障碍的检出率,因为不需要面对面向人诉说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能方便地进行自测,及时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易为大家接受。
综合医院、社区门诊是第一防线
我国以抑郁症为主的情感障碍患者人数已将近9000万人,面对数量庞大的患者,专科医疗资源短时间内无法迅速增加,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
精神疾病有很多躯体化的表现,抑郁症是一个慢性病,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比较复杂。不是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是唉声叹气、不开心、没兴趣或者是自我评价下降。有的抑郁症患者就是简单地表述自己“不舒服”;有的诉说腰痛、背痛、头颈痛或者是胃口不好、消化不良;有的则表现为烦躁、焦虑。
因为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抑郁症病人对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有的时候他们因为身体疼痛而去神经科;有的时候他们可能因为消化不好、肝或胃不舒服而去了消化科;有的时候他们因为心慌、胸闷去了心血管科。结果,有可能对抑郁症这个疾病造成拖延。因为抑郁症患者第一次就诊基本不会去专科医院,而是出现在综合医院或者社区门诊,这里往往是治疗抑郁症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专科医生、医院是治疗抑郁症的核心力量,但目前专科数量很难满足迅速增长的患者需要,“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周项目”探索一种新组织形式,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引进国际先进治疗理念,通过专科医院及非专科医院合作,促进非专科医生深入认知抑郁症,扩大疾病诊疗队伍规模,整合各方资源,从而整体提升中国抑郁症就诊率。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高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