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要“接地气”
发布日期:2014-08-06
    治愈,是患者希望达到的理想目标,慢性乙肝患者也有着同样的渴望。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侵入机体引起的进展性疾病,如不对乙肝病毒进行控制,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正是由于慢性乙肝的长期危害和严重后果,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期望能够达到乙肝病毒彻底清除,表面抗原实现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的彻底治愈状态。然而,由于疾病的特殊性,现阶段在临床上几乎无法实现治愈乙肝的理想目标。临床医生和患者需要更加“接地气”的现实的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目标。
 
  2010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简而言之,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几率。
 
  “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病理模式被多数学者公认,肝炎向肝硬化进展必经肝纤维化这一病理阶段。目前西方医学界已经公认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中药抗纤维化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成分多样性可作用于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所以中药抗纤维化更具优势,缓解了缺乏逆转肝纤维化西药的尴尬处境。
 
  要实现降低肝癌肝硬化的慢性乙肝治疗总体目标,就必须理解及准确把握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e抗原呈阳性即通常所说的“大三阳”,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并且往往传染性较强。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意味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免疫控制,有望实现持续低水平的病毒复制、纤维化进程的停止或逆转、降低肝癌肝硬化的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实现,是实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这一临床治愈理想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e抗原血清学转换也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
 
  目前,临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中,有八成在使用核苷类似物药物;在已上市的5种核苷类似物中,具有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的药物颇受青睐。
 
  无论使用哪种抗病毒药物治疗,这都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须遵医嘱定期调整治疗方案,才可能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袁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