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症的四个认识误区
发布日期:2014-09-05
以喜剧表演闻名的美国影星罗宾·威廉姆斯的悲情离世引发了一场关于抑郁症的讨论,不少人觉得爱笑的人不会得抑郁症,事实上,喜剧演员中得抑郁症的例子不是个案。有专家表示,喜剧演员甚至比普通人更容易抑郁。也有些人谈抑郁色变,好像得了抑郁症结局就是自杀,死路一条。对此,省第六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于雪竹表示,尽管人们对抑郁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抑郁症,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包括对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常见疾病,如果早诊断早治疗,首发患者临床治愈率较高。
误区一:抑郁症是精神软弱的表现
“有的人认为抑郁症是患者精神软弱的表现,开朗乐观的人不会得抑郁症,其实不然。”于雪竹表示,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其病因到目前为止虽然并不是非常明确,但却是一种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的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良生活事件、各种应激事件、慢性躯体疾病,既是诱因,又是造成迁延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生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易感素质并非全或无的存在,而是呈现一种过渡状态,较为易感的人在较轻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即可能发病,而不易感的人在较大的环境因素影响下也不会发病。当然,易感素质并不完全来自遗传,早年的生活经历不可忽视。
“有人觉得爱笑的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其实有些人的乐观只是外在表现,并非内心的真实表达。”于雪竹对记者说,不久前,医院收治过一名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他在外人眼里特别阳光,总是有说有笑,家人和朋友都没有想到他会患抑郁症,直到他服下安眠药自杀,家人才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微笑型抑郁症患者,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如自觉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事物的兴趣下降,但在旁人面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是“强颜欢笑”。
误区二:抑郁症只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症状
“有一些人认为抑郁症纯粹是心理疾病,只会出现心理方面的症状,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于雪竹表示,还应该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隐匿型抑郁症患者在我国较为多见,这类患者以各种躯体不适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头疼、心慌、胸闷、胃部不适,或者全身乏力,睡眠节律改变等,抑郁情绪却不明显。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躯体症状群。”于雪竹表示,核心症状主要是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及乐趣丧失。患者体验到的情绪低、悲伤,病人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这些是抑郁的关键症状。抑郁发作包含许多心理学症状,包括焦虑、自责、自罪以及自杀观念和行为。躯体症状群主要是睡眠紊乱(失眠、早醒),食欲紊乱(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还有疼痛、周身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误区三:抗抑郁药物会越吃越傻
有人认为抑郁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而且服用抗抑郁症的药物会越吃越傻。对此,于雪竹表示,抑郁症患者一般需要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及伴随的焦虑、紧张和躯体症状。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诊断确切的患者如果全面考虑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 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治疗量,那么不良反应最小,服药依从性最好。
“临床中,有些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工作均受影响,甚至休学、休假。然而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有患者恢复如初,又可以上学上班了,可见,抗抑郁的药物不会越吃越傻。”于雪竹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上可供选用的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因此需根据病情选用药物:
1、治疗前向患者及家人阐明药物的性质、作用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主动配合,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2、针对疾病的病程特点采取特殊治疗,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特点、年龄、躯体情况、药物耐受性、有无并发症,个体化合理用药,采取剂量逐步递增的方法。
3、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小剂量疗效不佳时逐渐增至足量、足疗程。
4、尽可能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和换药无效时可考虑两种抗抑郁药联合使用。
5、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和物质依赖。
误区四:抑郁症是治不好的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达到了3000万人,仅有10%的人接受过正规治疗。不少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病”,“心病”只需要“心药”医,想开点就能自我解决问题。也有不少人认为抑郁症是不治之症,去了医院也治不好。
“其实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于雪竹表示,抑郁症,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心灵感冒”,意为它就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干预60%~80%的患者会取得满意的效果。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此外,人际心理学治疗可以处理抑郁障碍患者的人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婚姻或家庭治疗可改善康复的抑郁障碍患者的家庭夫妻关系,减少家庭环境对疾病复发的影响。通过这些治疗方式可恢复抑郁症患者正常心理社会功能,改善对服药的依从性。
于雪竹表示,不少人对抑郁症存在认知误区,不愿意到医院治疗,害怕被贴上“精神病患者”的标签,有病耻感。因此,与加强教育、完善医疗相比,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包容和关爱。家属应监督患者定期随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情绪状态、睡眠情况、活动情况等,及时与医生交流并调节药物。为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复发,患者应当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以便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