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慢阻肺治疗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发布日期:2014-09-30
    慢阻肺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出现咳嗽、咳痰、活动后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慢阻肺的发病率各地不同,大约在7.9-9.4%左右,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调查显示发病率为8.2%。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因、第五大致残原因。目前我国约有4300万名患者,每年死亡人数高达128万,如此庞大的患者人群,若不坚持疾病预防,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将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减少急性发作是目标
 
  慢阻肺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有别于其他慢性疾病,慢阻肺患者即便进入稳定期,其疾病仍在缓慢进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治疗方式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出现急性加重,让原本就行动不便的生活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慢阻肺患者因急性加重而导致的门急诊就医以及住院治疗,是增加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原因。已有的调查发现,急性加重期间产生的相关费用占到了一般患者整体治疗费用的40%-70%,大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有关调查显示:60%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活动面临困难、从事家务的能力被削弱,75%的患者爬楼费力,45%的患者无法工作,50%患者睡眠不佳,91.6%的患者认为他们的社交活动受到限制,还有患者出现恐惧、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境。而且从中国死因排序来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慢阻肺均“名列前茅”。同时,慢阻肺患者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我国每个慢阻肺患者年平均医疗费用达到13314元,占平均家庭收入40%左右。
 
  在急性加重期,多数患者由于出现症状急剧恶化而不会错过治疗,然而当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不少患者就开始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就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样。
 
  多种因素致患者治疗难坚持
 
  为什么慢阻肺患者不能坚持治疗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长期治疗的意识。许多患者并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恶化会导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也有患者认为即使坚持治疗,也只能改善症状,并不能断根,因此自暴自弃。此外,更有患者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从而自行停药。其中部分患者因发现某些吸入治疗含有激素而停药。
 
  不仅如此,许多患者在未能清楚地了解自身疾病状况的情况下,很容易掉以轻心。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肺功能检测是评估其病情的金标准。令人遗憾的是,肺功能检测在我国的知晓率和普及率还不高,一旦患者觉得自己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便认为已达到疗效,就仅凭主观感受,自行中断了治疗。
 
  吸入治疗是首选
 
  目前,对于慢阻肺临床上现有的治疗常见方式主要有口服、注射和吸入等方法。口服和注射会先将药物送到血液再到靶器官肺部,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案起效副作用较大,并且不能作为长期使用。而吸入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作用于肺部,因此局部的药物浓度高,起效更快,疗效更佳,同时也能避免或减少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因此,吸入治疗被全球慢阻肺诊治指南推荐为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首选方法。
 
  为了最大程度的帮助到慢阻肺患者,理想的吸入装置不仅需要实现轻松吸入,保证药物高效沉积,还要便于患者操作、携带。装置本身是否容易操作,也会影响到药物疗效、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
 
  然而,由于慢阻肺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而传统的吸入装置对老年患者而言不够便利,有些对吸气流速要求高,有些气雾喷射时间使得大部分药物流失或沉积在口咽部,导致肺部沉积率较低。有研究表明,超过37%患者未能正确使用传统定量吸入器和干粉吸入器,导致疗效不佳。一份调查报告显示,97.28%的医生认为提高药物装置的操作便利性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由此可见,一种兼顾有效、安全、便利的治疗方案,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愿望。然而,当前慢阻肺治疗领域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不但要求吸气流速高,而且颗粒不易穿过口咽部和气管之间陡峭曲折的通路,容易造成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着,未能被肺部充分吸收。因此,干粉吸入器、压力定量吸入器及传统雾化器都有一项共同的“弱点”,就是肺部沉积率低,仅有9-14.5%。此外,传统吸入装置的喷雾持续时间短,仅为0.2-0.3秒,很多协调能力差的患者无法充分吸入。
 
  慢阻肺患者的特点是持续性的呼吸困难,同时患者年龄较大,通常伴有多种合并症。由此造成的影响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理解力、运动协调能力不断下降,急性加重会加速疾病进展,同时,药物安全性也是患者关心的问题。
 
  提高生活质量 需从坚持治疗开始
 
  针对慢阻肺患者难以坚持治疗的现状,患者首先要增强打“持久战”的治疗意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指出,稳定期慢阻肺的治疗目标是减少症状和降低风险。对患者而言,坚持长期、持续的药物治疗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健康状况和运动耐量,更能有效降低急性加重发生频率、减轻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并降低死亡率。
 
  除了提高治疗意识外,选用更高效、安全、方便的给药方式,也有利于帮助患者坚持治疗。近期在2010年荣获上海世博会“100个创新产品”的新型软雾吸入装置能倍乐已获准进入中国临床。方便的操作,每天一次的给药,可帮助慢阻肺患者实现轻松吸入,保证了药物在肺部的高效沉积,易于携带。
 
  此外,针对肺功能检测尚未普及的现状,在日常生活中,慢阻肺患者可用国际上通用6分钟步行试验来了解自己的日常心肺功能的情况:患者在平地尽可能快速走动6分钟,测量步行距离。这种简便、安全的自我检测是肺功能检测的有益补充,可以让稳定期患者随时掌握病情,同时6分钟步行也有利于患者持续的肺部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慢阻肺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对患者来说,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沟通、坚持长期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勿得不偿失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打好慢阻肺的“持久战”,才能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从而呼吸更畅,走得更远。
 
    (来源:文汇报)
 
    (作者:朱惠莉 上海医学会肺科学会慢阻肺学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