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

3D导航让脊柱微创手术更安全
发布日期:2014-12-30

    整整一个月,老陈都在希冀和焦虑中度过。希冀的是医生告诉他,困扰他许久的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焦虑的则是手术的安全性问题,他在网上找到不少腰椎手术出现并发症、遭遇下肢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的病例。面对矛盾重重的老陈,主刀医生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原来,十院骨科引进了代表业界最新科技的3D导航仪,使脊柱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脊柱是人体的“中流砥柱”,位置较深,其自身和周边组织的结构复杂,毗邻着重要的神经和血管,手术操作容不得半点差池。过去医生在操作手术的过程中,通过监视器看到的是平面影像,难以呈现器官、组织的自然感,需要不断修正平面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以避开眼和手的误差。外科手术在重建脊柱稳定性时,常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既往向椎体内置入螺钉时,手术视野深方的众多复杂结构无法直视,需要依赖术者丰富的临床经验,来选择合适的进钉点及特定的角度,即通俗意义上的“盲打”。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脊柱畸形病例来说,由于生理结构的改变,通常合并神经、血管走形的异常,极可能出现脊髓神经损伤、截瘫等并发症,具有手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医学界一直试图寻找更先进的方法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

  追求更可靠、更安全的手术技术更是所有脊柱外科医师和患者共同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3D骨科导航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脊柱手术中“看不见”的难题。

  提到3D,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因为3D电影给大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立体的画面清晰艳丽、层次分明,深受人们的喜爱。科学技术的发展使3D技术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导航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就是把患者术前的CT、MRI的影像资料信息输入到导航计算机中,医生在患者的三维重建模型上制订手术计划,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的进展过程与质量做到实时监控,通过红外线跟踪观察相关数据,使手术达到预想的效果。

  对于脊柱外科医生而言,3D骨科导航技术就好比给术者带上了一副立体成像眼镜,通过它实时地了解手术器械与患者的骨结构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将手术器械安全准确地置入最佳位置,真正地实现了脊柱外科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手术的数字化、智能化是现代脊柱外科技术的一个标志,也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如同医学专家应用3D导航技术,融合现代计算机技术、立体定位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等来演绎一出高品质的3D电影。骨科导航技术在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同时,还可与微创技术相结合。通过“透视”的方法可以减少手术造成的创伤,针对病变部位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可以说,3D骨科导航技术可以降低上颈椎内固定、严重脊柱畸形矫正等复杂手术的风险,显著提高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贺石生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及脊柱微创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