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患者仍需要看术后随访门诊。上期我们向您介绍了室上速、房颤患者的术后随访,本期我们跟您聊聊起搏器和冠脉介入手术后的随访问题。
起搏器患者随访 请关注电池电量
心跳频率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很多患者因为疾病导致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不足60次,或者两次心跳之间的间隔大于3秒),严重影响器官的血液灌注,或者出现胸闷、头晕、黑矇等症状,迫不得已安装了起搏器。安装起搏器以后心率恢复了正常,也不再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但患者并非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术后还需要长期随访。
“起搏器电池电量用完后,患者还需要再次安装起搏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教授介绍,“当然,起搏器安装后,相当于有一个医生拿着心电图机和抢救设备24小时跟着患者,一旦发现心率低,就及时实施救治,因此,一些因心率慢而导致的威胁生命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患者非常安全。但是仍需要长期随访,检测起搏器的参数设置是否得当,功能是否正常,电池是否有电。”
“起搏器术后患者随访的时间间隔是不均匀的。往往在手术后的早期以及起搏器电池即将耗竭的晚期随访频繁,而在术后的中期则随访频度稀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田颖说。一般在无任何不适时,患者需在以下时间点定期随访:手术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之后1年一次,到达保质期前半年开始3个月一次,必要时1个月一次。起搏器随访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做心电图检查和起搏器参数测试,并根据患者的一些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刘兴鹏教授说:“如果要在多次随访中选出1个最重要的,应该是术后3个月这一次。”因为在这次随访中,医生会为患者测试相关参数,并进行一次重要的参数调整——降电压,也就是降低每次起搏器起搏时的输出电压。起搏器电极安装在心脏内,由于电极周围心肌组织的炎症反应,在术后2~10周电极周围会有一些水肿、渗出,因此,安装起搏器时医生会让起搏器以一种高电压方式工作,以防止在炎症反应时期起搏器不能有效地起搏心室,带动心脏跳动。3个月后,如果参数合适,医生会降低输出电压。只有在降低了电压以后,起搏器才能用到起搏器质保卡上担保的年限。“如果患者3个月没有进行随访、降电压的处理,因此而造成起搏器未达到担保年限的情况,厂家是不负责理赔的。”
田颖大夫提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该尽快就诊。一、出现了安装起搏器之前的症状,如头晕、黑矇等;二、出现了低于起搏器的最低心率或者大于等于起搏器最高心率(询问医生您的起搏器的最低和最高心率设置的数值);三、使用功率大的电器或较大磁场的器具时,突然出现心悸、心跳剧烈;四、安装起搏器的部位,皮肤发生红肿热痛。这些情况分别提示起搏器不能有效起搏心脏、起搏器电池耗竭/参数设置不合适、受到强的电磁场干扰、起搏器囊袋感染。因此,患者需要紧急就诊,不要等到规定的随访时间。
“每一个起搏器都有一张质保卡。在永久卡制成之前,医生会给患者一张临时卡。质保卡上表明了起搏器和电极的品牌、型号、序列号以及质保时间。”刘兴鹏强调,在随访时一定要携带质保卡,这样方便医生迅速了解您的起搏器情况。
冠心病介入术后 随访须持续终身
目前,我国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率很高,很多冠心病患者接受了支架或者球囊扩张等介入手术治疗。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王乐丰介绍,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随访。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设有冠心病介入随访门诊,有的患者已经坚持随访20年。一般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需要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随访,之后每半年/一年随访一次。
在随访过程中,医生会重点关注手术治疗效果、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患者药物依从性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调整用药并解答患者问题。
医生会关心患者近期有无心绞痛症状复发,有无胸痛就诊或再住院等心血管事件;询问患者是否有擅自停药等情况,并根据化验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一些需要停药的药物不良事件,例如与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相关的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白细胞降低,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肝功能异常、皮疹和肌溶解症状,或者与倍他受体阻滞剂相关的心率过缓等;医生还会监督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执行情况,如是否坚持戒烟、运动情况和饮食指导等。
王乐丰呼吁患者尤其应重视术后6~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前的金属裸支架,一般在术后半年间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其比例为5%~10%;现在的药物洗脱支架一般在8~9个月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比例为5%。因此,医生会建议患者在6~9个月再次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已经做完的冠状动脉是否有再狭窄情况,并确定其他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何时干预。
温馨提示
1、重视每一次随访,不失访。
2、看起搏器随访门诊需携带起搏器质保卡。
3、冠心病介入手术后随诊,患者应该携带介入手术报告记录、出院小结就诊,并注意告诉医生现在服用药物的情况。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