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血压的健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人们的血管健康程度不乐观。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我国人群监测数据同样显示,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以高血压为例,其中不乏一些年轻患者,人还没老,血管已经老得可提前退休。
近年来,由于心血管意外身亡的事件频频发生,人们开始关注血管健康,然而仍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大多数人觉得“身体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或发生了身体器质性问题”后才去求医。我们所提倡的理念应该是“无病防病,有病防变”的理念。
高血压前期人群日益庞大
我们说“血压异常”,首先想到的是高血压。随着医学的发展,对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虽有一定进展,但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亿,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并且出现年轻化趋势。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轻、中度高血压(占90%)。我国人群正常血压(<120/80mmHg)所占比例不到1/2。
为了加强对高血压的认识,我国已将120-139mmHg/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即国际上统称的“高血压前期”。研究发现,正常高值水平人群占总成年人群的比例不断增长,尤其是中青年,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和患病人数剧增的主要来源。在高血压前期的人群中,45%-64%的人群将发展为高血压。
然而,我国高血压人群中约70%的人群不知自己已患有高血压,好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由于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不予关注,任其发展,殊不知,危险已存在。研究证实,高血压前期已存在对靶器官的损害,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翻倍!
现代生活陋习惹得祸
过去代谢病是老年病,年轻人几乎没有,而现在临床发现,很多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已经血脂代谢异常了。究其原因,除了和现在的高脂饮食、运动减少有关外,还和生活工作压力太大,生活秩序紊乱关系密切。
其实,身体有着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然而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加之不重视的心态,好多年轻人抱有还年轻,肯定没问题的想法,一拖再拖,直到机体疲劳,存下隐患。
应该说,不能很好应对各种刺激,血压偏高,正是机体调节能力下降的一个很好的信号。在此阶段,如果不加重视,机体调节力会持续下降。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定期保养才能保证行驶安全,发现问题却置之不理,是极危险的。
此外,如今四季并不那么分明,气温多变,现代人又多处于空调室,运动量减少,血管收缩能力普遍变差,一旦遇到冷热交替,容易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心血管疾病也就容易发作。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对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的治疗不仅仅是降压,最重要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总体危险。降压的方法很多,包括非药物治疗:如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戒烟;戒酒;合理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随着医学发展,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是为降压而降压,对于代谢紊乱,体内调节机制失调的很多患者,对于单纯西药治疗的敏感性越来越差,随之而来的是很多患者用药量越来愈大,或种类越来越多,不仅血压控制效果不好,长期大剂量服用西药,备受各种抑制剂负向作用的困扰。
对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应如何干预呢?一定的非药物治疗的生活调理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早期中医药干预,不仅可以达到降压的效果,更可以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恢复机体自我修复功能,还可以保护靶器官免受损害。
中医学对高血压发病的独特认识,包括从先天秉赋、形体特质和发病年龄等遗传性状的认识,以及从情志因素和生活失调等后天环境影响的认识,都为中医药治疗早期高血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因先天禀赋,也就是说与父母遗传有关而有易发病的体质,通常以肝肾不足为多,二因环境、饮食、压力等后天因素,伤肝损脾。高血压的发病是复杂多变的,如上所诉多因肝肾不足,阴阳失衡,风阳内动,此外,常夹痰、夹湿、夹瘀,阻滞经络。因此需要因人而异,辨证论治,有效防御高血压的发生和进展。随着临床工作的积累,我们发现以辨证为基础的单纯中药治疗早期高血压,能够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控制高血压的发病。对已发高血压,中药配合西药的联合治疗方案对控制高血压病的进程、降低靶器官损害有积极的作用。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腾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特需门诊专家、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副所长)
日常如何关注血压健康
定期的体检是不可缺少的,在体检时若发现血压略有升高,您应到相应的科室做一个明确诊断。如果属于正常高值,建议早期实施生活调理和中医治疗,因为早期控制血压,不仅可以延缓甚至逆转高血压进程,还可以保护靶器官的损害。如果已属于高血压范畴,建议中西医结合共同调理,通过中医药,提高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将西药用量减少到最小的剂量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