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4周内血压达标 降低心脑疾病风险
发布日期:2015-10-13
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尽管近几十年来防治策略和理念的改善也带来了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又是一个高血压大国,因此患病人数还在增加,血压的控制情况不甚理想。现如今,血压升高仍是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高血压危害多,降压达标获益良多
对多数患者而言,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所以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升高,体检测血压时才能发现。有些患者是在发生累及心、脑、肾的并发症时才知道血压的升高,一旦发生并发症,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调查发现全球13%的死亡与高血压相关,位居引起死亡的十大危险因素之首,51%的脑血管病死亡、45%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与血压控制欠佳有关。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表示,为了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降至最低,需要患者血压控制达到一定的标准。目前公认的降压目标值是140/90mmHg,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需降到130/85mmHg。
降压治疗,前4周是关键。2-4周血压达标,尽早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的损伤,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远期风险意义重大。孙宁玲教授指出研究证明与更晚血压达标相比,4周以内血压达标能够更多地降低冠心病和卒中的发生。研究证实,降压药物在治疗开始第1周疗效即可达到最大降压疗效的50%;药物大部分的降压幅度来自于治疗前4周。2-4周血压不能达标者必须调整治疗方案。另外,患者对自我血压监测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
■ 降压有诀窍,既要平稳还要省心
在血压达标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血压波动产生的不利影响。孙宁玲教授指出血压波动越大,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就越大。因此高质量的降压治疗,除了要长效降压,还要平稳降压。大量临床试验一致证实,平稳持久的血压控制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对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来说,如果血压在一天内的波动很大,不能平稳降压,可能比不吃药更危险。因此选择降压药,不只看血压是否下降,而且要看血压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建议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达到平稳降压。
总之,降压达标(140/90mmHg)是高血压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尽早血压达标(2-4周),尽早降低心脑疾病风险。选择控释、长效降压药物,一天一次服药,减少血压波动,也是治疗的关键。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马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