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儿童节,有多少小朋友在跟牙医“约会”?每逢假期,儿童口腔科的医生们总是加倍忙碌。经常有困惑不解的家长对牙医抱怨:“‘我们每天督促孩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什么孩子依旧会有烂牙?”“孩子乳牙整整齐齐,为何换牙后变得歪歪斜斜?”
“儿童护齿不像有些家长想象的那样简单,不仅需要打‘持久战’,更需要提早防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赵玮教授指出,很多孩子见牙医是为了治疗牙病,实际上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研究表明,每在口腔预防上投入1元钱,就能在治疗上节约10元钱。
龋病及其引起的并发症、牙齿发育异常等口腔常见疾病,以及口腔不良卫生习惯等,不仅破坏口腔健康,不利于孩子塑造个人良好形象,还可能影响全身健康。各位家长,您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口腔保健的侧重点吗?您知道见到牙医时应该问哪些问题吗?记者就这些问题一一采访了专家。
天天刷牙 不能完全抵消龋齿“负面因素”
小萌两岁时第一次见牙医,就被医生揪出隐藏在牙齿中的“小黑点”。“孩子还没长牙时就开始用纱布清洁牙齿,长牙后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为何还会有龋齿?”小萌的妈妈一直认为自己是护齿“模范生”,对孩子口腔出现问题感到有些委屈。
“引发儿童龋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致龋菌的传染、饮食习惯的影响、个体致龋的敏感性等,很多环节都要照顾到。让孩子天天刷牙、饭后漱口,虽然会降低患龋齿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抵消喂养中的龋齿‘负面因素‘。”赵玮表示,有些孩子虽然日常洁齿做得很规律,但刷牙本身不能将口腔内的致病菌清除干净。有些孩子饮食偏酸偏甜,吃完零食水果,未必每次都会记得彻底漱口。“营养好、味道佳”的酸奶是小宝宝的挚爱,但饮后不及时刷牙,往往会变成招来龋病的“帮凶”。学龄前儿童一般自己刷牙,如果刷牙动作不到位、时间不够,也会令洁齿效果打折扣。
“家长不应该等到龋齿等口腔疾病发生后,才带孩子到医院亡羊补牢。”赵玮强调,更明智的做法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有针对性地护齿,定期见牙医,了解本年龄段的护齿要点。例如,婴幼儿时期应注重培养洁齿习惯,一岁之内就应见牙医。学龄前儿童应及早改正不良的口腔习惯,例如咬嘴唇、吮手指等。学龄儿童要过好从乳牙脱落到恒牙萌出的“丑小鸭期”,预防窝沟龋,避免牙外伤。到了青春期前后,除了及早治疗牙列不齐外,更要开始一生的护齿课题,也就是预防牙龈炎、牙周炎。
不同年龄 口腔保健侧重点不同
婴幼儿期(0~3岁):1岁之内见牙医
从出生到三岁,孩子口腔最大的变化是从无牙到长出牙齿,家长应注意正确的喂养方式,同时培养定期带孩子看牙医的习惯。
“宝宝还不满1岁,根本听不懂医生的指令,有些可能还没出牙,为什么要见牙医呢?”“我用纱布蘸清水给孩子擦牙床,这样还不够吗?”赵玮指出,的确不够。宝宝在一岁以内,就应该见牙医。除了进行早期口腔健康状况评估之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医生与家长沟通,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
赵玮强调,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应注意喂养卫生,同时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避免把致病菌传播给孩子。乳牙萌出之后,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含着装有甜奶或甜饮料的奶瓶,尤其不能含奶瓶睡觉,否则会造成婴幼儿龋,俗称“奶瓶龋”。
有些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或者把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口腔是一个开放的有菌环境,唾液交流会导致细菌传播给孩子,而致龋细菌越早传给孩子,越容易成为优势菌群,孩子越易患龋病。
学龄前儿童(3~6岁):吮指咬唇吐舌都要改
在3~6岁阶段,孩子已经基本萌出完整的乳牙列。家长应注意帮助孩子戒除口腔不良习惯,发现乳牙龋病及时治疗。宝宝爱吮指、咬下唇、吐舌,看上去很萌,其实都属于不良口腔习惯,可能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赵玮指出,家长应该及时劝导,或尽早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孩子戒除。
学龄前阶段的孩子,由于饮食更加丰富,乳牙龋病的发生率很高。“很多家长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就坏了,还需要治吗?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赵玮指出,乳牙龋病有四大危害。一是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二是很可能影响恒牙胚的发育,直接影响恒牙的萌出形态以及排列结构。三是严重者可能妨碍儿童颌面部发育。四是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和营养摄取,如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需要咀嚼的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
赵玮指出,对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建议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通过氟保护漆缓慢释放氟离子起到防龋作用,通常建议每隔3~6个月定期涂布一次。
学龄期(6~12岁):别磕碰恒牙 早封闭窝沟
孩子上小学后,口腔的最大变化是换牙。在此阶段,孩子的20颗乳牙会逐渐替换成28颗恒牙。牙齿替换是一个生理过程,正常的顺序是乳牙先松动脱落,恒牙再萌出。如果乳牙未掉,恒牙已先萌出,新萌出的恒牙常不能顺利进入牙列,造成恒牙排列不齐。
“活泼好动,容易受伤是学龄儿童的特点。防治牙外伤,是这一时期的重点之一。”赵玮指出,牙齿是不可再生的硬组织,受伤后出现牙龈出血、牙齿裂纹、折断、松动、移位,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进行诸如篮球、足球等撞击运动或轮滑等竞速运动时,戴上运动防护牙套,可以有效减少牙齿外伤的几率。
学龄期口腔保健的另一重要任务是避免窝沟龋病。磨牙表面的窝沟点隙,是龋病的高发区域。“六龄齿”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甚至造成过早脱落,所以保护儿童的第一恒磨牙很重要。窝沟封闭可以达到较好的预防龋病效果,通过涂上一层黏结性树脂,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青春期(12~18岁):防治牙龈炎 正畸正当时
青春期孩子的牙齿已完全萌出,要注意防治牙龈炎。牙列不齐者,要及时进行正畸治疗。
赵玮指出,由于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牙菌斑堆积,青少年较易出现牙龈炎,表现为刷牙和咬硬物时牙龈出血、牙龈肿胀、口腔异味等。预防青少年牙龈炎,最有效的方法是正确刷牙清除牙菌斑。出现牙龈出血等情况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进行洁牙等处理 ,阻止牙龈炎进展。
“儿童牙列不齐寻求正畸治疗,建议首先就诊儿童口腔科,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评估和接受口腔健康宣教。正畸过程中,如果不同步做好口腔保健工作,很容易出现龋坏,甚至导致矫牙失败。”赵玮说,通常在12岁左右,乳牙完全替换为恒牙。如果存在牙齿排列不齐等咬合畸形,可在此时期进行矫正,易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赵玮强调,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口腔保健,避免出现做完正畸牙列排齐,却满口龋坏的情况。接受正畸治疗的儿童,每餐后均应刷牙以清除菌斑和滞留的食物残屑,建议选择正畸专用牙刷和牙间刷清洁牙齿。
医学指导:赵玮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教授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任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