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儿童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睡眠?
发布日期:2015-07-24

  果果6岁半了,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小姑娘,最近一个月她总是在晚上十二点左右,突然惊醒,拳打脚踢,伤心哭泣。第二天醒来后,父母问她昨晚梦到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果果总是摇摇头,一副很茫然的样子,对昨晚发生的一切没有记忆。可是第二天晚上这种惊醒又在相同的时间上演。果果的父母对此紧张又害怕,甚至家里老人担心这是不是所谓的“鬼上身”?带着疑问果果妈妈带孩子来到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预防保健科,该科主任鲍春与家长及孩子深入沟通后,为果果做出“夜惊”诊断。

  鲍春详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后,得知果果妈妈近期又生了一个男孩,因为弟弟年龄尚小,妈妈每晚带着弟弟睡觉,而果果就跟着奶奶睡。果妈说,果果很喜欢弟弟,每天抱着弟弟亲,对于这个新添的弟弟,她并未表现出厌恶,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夜间的惊醒呢?

  根据果妈的描述,鲍春建议果果做了相关的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果果在理解、认知、常识等方面都很优秀,甚至优于许多同龄孩子;气质问卷结果为启动缓慢型,这种气质的孩子常常表现为适应慢,反应强度低,消极情绪多,也容易出现焦虑、固执和睡眠障碍。针对孩子的检查结果,鲍春建议家长耐心和孩子做一次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第二次就诊时,果妈告诉医生,孩子说出了实话,她确实担心因为弟弟的出现,自己被忽视。她很希望晚上妈妈能陪她睡,可是不敢说出来,以致精神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导致“夜惊”的发作。

  鲍春介绍,夜惊是指在慢波睡眠中突然惊醒,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恐惧的行为表现。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大约为3%,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多在晚上睡眠的前1/3时间内,孩子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或有部分记忆。这与梦魇(噩梦)不同,梦魇多有生动的回忆。睡眠不足、发热、药物、家庭压力或应急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夜惊的出现。

  鲍春说:“大多数孩子的夜惊是不需要药物治疗的,除非已有自伤行为、暴力或者影响了家庭正常生活。”所以,鲍春提出以下要求:一是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多陪伴孩子,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人的爱。二是夜惊发作时不要唤醒或过多干预孩子。三是不要在第二天和孩子讨论夜惊发作的事情,因为孩子会因此担心,导致焦虑情绪出现。四是增加孩子的睡眠时间,保证不会有潜在的睡眠剥夺。五是可以采用定时提前唤醒方法,例如每晚都是在12点左右夜惊发作的儿童,可以在11点多唤醒孩子一次,以打断夜惊发作的规律。另外,如果行为矫正效果不好,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治疗夜惊的药物,从而抑制慢波睡眠,减少夜惊发作。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