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以为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不需要很多,“年纪大了,醒得早,睡觉时间变短,很稀松平常。”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研究发现,70岁以上老人,随着年龄增长,需要睡眠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他们每天往往要睡8-9个小时才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老年人一般夜间的睡眠时间不多,经常只有五六小时,但他们会用在白天打瞌睡浅睡的方式来补充夜间睡眠时间的不足。为了拥有健康的寿命,老年人要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避免失眠。
五大病因
老年人发生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生理性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神经细胞会逐渐减少,自然就会影响大脑功能而引发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第二是脑部器质性病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或伴有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部代谢失调而产生失眠。第三是全身性疾病:进入老年期后,人体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几率大大增高,有些疾病可以对睡眠构成不利影响,如前列腺肥大、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夜尿增多可扰乱睡眠;慢性肺部疾病造成的肺功能降低,通气换气不足极易致使失眠发生;因某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瘙痒也会显著影响睡眠。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关疾病,以减轻疾病所致失眠的发生。某些药物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必要时进行药物调整。第四是精神类疾病: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群中有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的比例明显高于年轻人。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伴有失眠症状。第五是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均可引起老年人情绪低落、不安、忧伤、烦恼、焦虑、痛苦,从而使老年人产生失眠。
六大证型
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失眠的发病原因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和阴阳失衡,其基本病机一是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二是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认为其病位虽然在心脏,但与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老年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兼夹,或为瘀血所致,《难经·四十六难》云,老年人“卧而不寐”是由于“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就是这个意思。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上常将老年性失眠分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津亏肠燥,腑气不通型;气机郁滞,心神被扰型;肝肾不足,气化失司型;脾肾虚寒型;阳气虚衰型等六个证型,然后按不同的证型来进行针对性选方遣药,一般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于镇静安眠药,由于老年人肝、肾等重要代谢器官功能已较青壮年明显衰退,所以要特别慎重,避免药物成瘾依赖等不良反应。服用时要掌握小剂量、多间断为原则,并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切忌盲目大剂量应用和擅自突然停药,以免发生不测后果。
三招助眠
为了远离失眠困扰,老年朋友要做到以下几点:1、白日少睡,增加活动。除了午睡30分钟至1小时之外,要尽量保持清醒状态。2、饮食合理,不过饱,不饮酒或少饮酒。老年人晚饭吃得早也吃得少,临睡前夜宵吃得过饱会降低睡眠质量,饮酒后的睡眠质量也远远不如不饮酒者。3、睡前洗洗,少看电视。临睡前不宜观看剧情紧张刺激的影碟,这样容易造成睡眠质量降低,甚至失眠。在晚餐后最好用热水洗洗脚,可使全身放松易于入睡。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明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失眠专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