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心理

弑亲多因过度溺爱?
发布日期:2015-07-16

    在所有的弑亲案中,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着溺爱剧本和受虐、施虐剧本(家庭暴力剧本)或两者兼而有之。从心理的角度看,深入到人性的最深处,大部分的行恶之人都是心理“受创伤者”,但同时他们也是“自私”的“自我救赎者”(复仇者),在潜意识层面他们会为了满足自我对匮乏的需要或者是为了终结、暂缓一种身心痛苦,而不惜伤害他人的利益,在应激情境中,压抑已久的愤怒情绪甚至会驱使其剥夺他人的生命。另一部分的凶案制造者是暴力的模仿者,这种模仿往往在孩子的童年就已经开始,他们成长的家庭环境本身就存在着亲人之间的暴力模式。

    弑亲多因过度溺爱?

    在咨询中我碰到的一些个案,帮助过有着弑亲动力的人的内心,比如有一个高中生试图开煤气与母亲同归于尽,并多次殴打母亲。另一个孩子则在自己母亲的后背上用剪子捅了无数刀。在这两个家庭中都存在着施虐与受虐的暴力仇恨剧本,存在着受虐与施虐角色,前者父亲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心胸狭隘和极强的控制欲为主要心理特征),常年用精神暴力和言语暴力对待孩子和妻子,并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妻子。丈夫通过暴力的方式成为暴君独裁者缓解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满足着自我的私欲,在家里为所欲为。孩子是模仿者,极度缺乏父爱的孩子在人格成长的过程既恐惧、仇恨父亲又崇拜认同了家庭剧本中的强者角色,在成长中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孩子逐渐的变成了父亲一样的人,通过虐待妈妈潜意识的拉近自己与父亲的距离,此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暴君成为了父亲本体。

    在这个家庭中母亲虽然给了孩子很多的爱但方式却是溺爱,纵容孩子的错误,满足孩子不合理的需要,使得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控制母亲,知道用什么方式让母亲害怕,在亲子关系中母亲失去了家庭的序位成为了两个暴君的奴隶,如果母亲不满足孩子的需要,就成了罪人,孩子会施以言语和身体的惩罚,驱使母亲满足自己。之前曾经看过网络的一个图片报道,记录着一个孩子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不停地扇母亲的嘴巴,最后还是得到了母亲给自己买的玩具,这其中演绎的也是溺爱和暴力与施虐受虐关系。当自我的私欲、傲慢和控制欲膨胀到极点的时候,原始的心理关系模式、奴隶制、种族主义和特权暴力皆是由此产生,并行的心理特质一种是来自自我膨胀的贪欲,一种是对弱势者的冷漠无情和视如草芥的傲慢以及由傲慢衍生的愤怒。

    在奴隶制的社会中特权的暴君、奴隶主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愤怒对隶属于他们的奴隶进行任意杀戮,这种关系的基点产生于人性的内在,外沿在家庭、作用在社会。当暴力都不能满足暴君的需要时,私欲不能满足的痛苦与恼怒就会衍生成为杀人动机—情绪的宣泄。类似的即成事实的暴力事件是2009年发生的将父母双双杀死并碎尸的齐萍萍,在家人的溺爱中在父母的彼此暴力中长大的她,选择了漠视生命的方式,再比如当家庭关系中暴力被纵容的时候,孩子可以为了满足私欲得到网费而杀死自己的生母生父。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