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大众健康>>心理

幸福在哪里——40%自己决
发布日期:2006-11-28

  幸福是什么?答案见仁见智。但希望幸福快乐,却不仅是深陷心理问题的来访者每天挣扎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正常人苦思冥想的憧憬。近十年来,心理学界流行一项研究:主观幸福感;近五年来,心理学中出现了一种思潮:积极心理学。这些让我们从原来心理学的固定思维:病态、幻觉、焦虑、恐惧和抑郁等熟悉的词汇中脱离出来,从而关注以前较少关注的健康、勇气和爱。

  

  刘伟志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通过访问178个国家和地区的八万多民众,推出了全球第一张“世界快乐地图”,位居榜首的是冰天雪地的北欧雪国丹麦,其快乐源自平等;亚洲最快乐的国家是新加坡,其快乐源自法制;美国排名第23,认为快乐源自社交。这些表明了快乐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但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也有“快乐型”和“忧郁型”之分,一半决定因素来自基因,另一半则可以通过生活态度和日常行为控制和调节。

  大脑情绪天生有别

  一个人的快乐多大程度上在出生时即已决定,人们能多大程度地控制自己的快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理查德·戴维森博士的研究告诉我们:基因可控制50%的快乐情绪,剩余的50%中,40%由日常所思所为决定,10%与生活环境有关。比如住在哪里、赚多少钱、婚姻是否幸福、相貌如何等。戴维森说,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快乐大脑”,他应该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他快乐的基因,同时也给了他美好的童年。研究显示,易怒严苛的父母会改变孩子对快乐的体验,这种影响力一直延续到16岁。当然,拥有“快乐型”大脑的人,也并不表明他没有消极情绪,只是这些消极情绪不会长时间停留。

  那么,谁将拥有天生的“快乐型”大脑呢?心理学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

  态度决定快乐指数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说:抗抑郁药不能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只是抑制了消极情绪。既然40%的快乐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控制,那我们就应当积极地改变日常思维和行为。何为“有意识的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快乐的人会有更多积极、善意的举动,让他们乐在其中,从而避免陷入痛苦和烦恼。有意识的活动就是要求那些具有“忧郁型”大脑的人,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更相似于快乐的人或者更积极。

  改变对生活的态度比如,你本来认为“我觉得在工作中并没有取得我所期望的成绩和相应的收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难以摆脱。”有意识地改变为,“虽然近来工作不太好,但我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而且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明年夏天之前,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快乐在你我心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每天花半小时安静地思考一些愉快而美好的事情并心生怜悯,大脑会在两星期内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神经科学领域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发现:“我们应当担负起责任,使大脑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40%的快乐施加影响:向别人表示感激,原谅别人的过失,培养亲情、友情和爱情,甚至静默冥想,都可以是快乐的。”

  快乐就在我们心中。“快乐取决于我们的行动,我们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我们如何看待每一天的生活。”

  (作者每周二下午有心理咨询门诊,预约电话:021-25070918)

  小测试

  回家对着镜子微笑10次,看看自己在微笑的时候,习惯性地是左嘴角肌肉朝上拉升,还是右嘴角的肌肉朝上拉升。

  * 假定你是右利手,那么,在微笑的时候习惯性右嘴角肌肉朝上拉升的人更倾向于是“快乐型”大脑,天性地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情绪”。

  * 而习惯性地是左嘴角肌肉朝上拉升的话,更倾向于“忧郁型”。

  心理有困惑,只有天知、地知,还有自知。只有勇敢地说出来,才能得人助、自助,最后得天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