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饮食营养>>心脑血管疾病

糖比盐更易致高血压 三招揪出隐形糖
发布日期:2015-02-05

  ●糖比盐更易导致高血压

  《美国心脏病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不是盐,而是糖。专家表示,糖对公众健康构成的风险长期以来被低估了。控糖应和控盐共同成为预防高血压的重要策略之一。

  这项研究对8670名法国成年参试者的饮食模式与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导致高血压的关键致病因素是高糖饮食,而非高盐饮食。研究人员认为,高血糖会影响大脑的关键区域下丘脑,进而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吃糖太多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人体分泌更多胰岛素,而胰岛素同样会刺激心率加快。

  ●中国人吃糖多吗?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天50克的糖摄入量,WHO最新指导原则推荐平均每日糖摄入量应减半——糖摄入量应当占人体能量消耗的10%或更少。中国人吃糖多吗?可能很多人都不觉得。但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糖的消费量逐年上升,有统计指出10年平均增幅达2.34%,中国的增势尤为明显。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国人人均一年吃掉的糖已达到19.6公斤,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平均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接近53.7克,与最近的减半建议量有很大差距。

  ●没有直接吃糖为什么会超标?

  “我平时基本不买糖,吃的糖很少。”很多人这么想。确实,连续吃十颗八颗糖果,或是将十几块方糖泡水中一口气喝下去,不少人会受不了。但这很可能就是我们每天不知不觉摄入的糖量。比如,喝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就能摄入约35克的糖;喝一瓶430毫升的果汁,就摄入约45克的糖;几块甜饼干含糖约10克,吃100克雪糕,其中可能就有近20克的糖……

  “有人形象地将这种存在于各类食物中的糖称作‘隐形糖’。不是它不存在,而是人们容易忽视它。” 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虽然很多人没有直接吃糖,但生活中的“隐形糖”大量存在。除了人们容易觉察到的甜味食品,日常烹调中糖还被作为“合百味”配料加入像红烧鱼、红烧肉等菜肴或像老广至爱的“糖水”当中。而在销量一向可观的各种面包、糕点、膨化零食、蜜饯,甚至是西瓜、苹果、橙子等多种健康水果当中,糖的影子也不可忽视。因此,你摄入的糖大部分并非来自家中的糖罐,而是加工食品。

  所以,也许你今天只是喝了一瓶果汁、吃几块饼干,但摄入的糖量很可能已经超过了50克。

  ●看懂食物标签认清“陷阱”

  “学会估算食品中的‘隐形糖’含量,有助于提醒自己控制糖的摄入量。”王晓波说,其实现在一些甜味食品在标签上列有相关的含糖量。如一些可乐或果汁每100克含糖量在10克左右;一些雪糕也标明每100克含糖量约20克。对于没有标明含糖量的,可参考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碳水化合物也称作糖类化合物。比如一些饮料,其含糖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相当。只要消费者多留点心,根据比例自己就能算出吃多少才能避免糖摄入超量。另外,在标签中,跟“糖”有关的各种名词还不少,除了最常见易认的如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还有玉米糖浆等。如果这些名词排在该款食品成分的前几位,意味着其“隐形糖”的含量可能不少,吃起来应有所节制。

  而对于水果之类无明确成分标识食物,自然是越甜含糖量越高,也莫贪多。

  ●三招揪出“隐形糖”

  研究人员发现,加工食品和碳酸饮料中的糖对健康的危害更甚于盐,更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和心脏病。而心血管疾病已是公认的糖尿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饮食要严格控制,更要注意识别食物中含有的“隐形糖”,以防不知不觉步入高糖饮食的误区。

  1、少吃液态糖

  少喝软饮料、含糖咖啡和茶饮、柠檬汁等水果饮品控制摄糖量。相反,试试茶或在水中加些桔皮或一片水果,制成不含卡路里的饮料。

  2、少吃加工食品

  果冻、包装的果汁、瓶装绿茶、酸奶中白糖添加量1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15%或以上,街边豆浆、罐装咖啡、水果罐头等都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添加了大量的糖分。沙拉酱、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每百克大概有15克左右的糖。

  除了以上甜食外,其他不甜的食品,如包子、馒头、白面包等为了膨胀和口感,也加入了一定量的糖,话梅、凉果等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入大量的糖抑制细菌生长。

  3、警惕烹饪调味中的糖

  餐饮业里有句行内话叫“糖调百味”。餐馆里的菜,葱烧海参大概要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红烧肉要加40-50克,九转大肠甚至要加50-60克,最高的是无锡排骨,每份要加入75克左右的糖。

  其他的加工肉制品,比如人们爱吃的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在南方,一般家庭或餐馆,把白糖当作日常调味品,在烹调时加少许入蔬菜或汤中,以增加鲜味。

    (来源:健康时报网 作者:张晓)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