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消息树

走近儿童医院蜗居车库的孩子(图)
发布日期:2007-06-01

  

  imageSRC=""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京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孩子欢乐的笑脸。然而,同样在京城,北京儿童医院的地下车库,却聚集大批来自外地的贫困病童。本报记者多次探访这个特殊的“住院”群体。并在今天这个属于儿童的日子里,推出两个专版,与读者一起反思内地当下仍处空白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

  北京儿童医院是内地规模最大的综合儿科医院,日门诊量4,000人次,年住院量更达1.4万人。然而,在这幢12层高大楼的地下车库,却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另类住院部”,这里常年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病童和他们的家长,久而久之,已成为这群看不起病的孩子们在北京的最大暂住地,“阵容鼎盛”时每天可达上百人。

  “六.一”儿童节前夕,本报记者多次探访这个地下住院部落,看到一幕幕外地贫困儿童艰难求医的心酸情景。走进地下车库,一股热浪夹杂着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除了车位之外,周围不足100平方米的空间,密密麻麻地躺着四五十个人。但据病童家长介绍,每天深夜或赶上阴雨天,聚集在这里的人会多一倍。

  家长和孩子大都三五成群,要么席地而卧,要么垫个硬纸板,情况最好的孩子可以睡在露出棉絮的破被子上。车库大大小小的角落堆着零乱的垃圾,栅栏上则挂满小孩的尿布和大人的换洗衣物。他们中的许多家长砸锅卖铁才为孩子筹到一笔救命钱;很多人没有一件像样的行李,一家人只吃方便面度日。

  北京家长取车掩鼻穿行车库

  白天,衣着光鲜、前来就医的北京家长带着孩子泊车取车时,从他们身边掩鼻而过。深夜,外地家长带着同样生病的孩子却争先恐后地在车库狭小过道内争占一席之地。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小辉就是其中一个。记者几次深夜探访,看到5岁的小辉都醒着。问他为何不睡觉,他吃力地说,“这里太闷、睡不着。”

  小辉的家人说,两年前,小辉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皮肤病,经常肚子疼,近来已经无法坐立。于是,两周前他们举家来到北京儿童医院看病。由于住不起旅馆,他们只能将儿童医院的地下车库当成临时的家。

  同小辉一样,因各种疑难杂症来到北京儿童医院看病的外地人,都不约而同选择聚居在医院的地下车库,开始了漫长的求医生涯。家长们白天带孩子挂号看病,晚上就蜗居车库。

  来自山东威海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给孩子看病,全家人都来到北京。没地方住只能住不花钱的地下车库,在这里他们遇上许多同病相怜的人。“在北京,全家一天最基本的花费也要50元左右。为了给儿子治脑炎,连饭都不舍得吃,就更别提住旅馆了。”“这里虽然没水没电,但毕竟可以不用花钱,只要能把孩子的病治好就别无他求了。”

  在地下车库门口卖儿童杂志的摊主告诉记者,自从她半年前在这里摆摊以来,地下车库几乎天天“爆棚”,“这里除了夏天闷热一些外,其他时间对于为孩子看病散尽钱财的父母,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避风港。到了晚上10点以后,这里就没有‘床位’了。”

  “挣到钱就看病扛不住就等死”

  “孩子生病后花掉了两万块钱,这是全家所有的积蓄。我们已经没钱看病买药了,孩子他爸现在在工地上打工,挣到钱就看病,实在扛不住就等死呗。”小辉的妈妈一边擦眼泪一边说。

  北京拥有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这里几乎是所有外地病童最后的希望。在采访中许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经历了老家小医院──县级医院──省城大医院的求医过程之后,北京就是最终选择。

  被问及是否听说过有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时,大多数家长表示,自己来自农村,根本不知道孩子可以办儿童医疗保险,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也有的家长告诉记者,他们知道有这样的制度,但在老家都是一年办一次,没有人通知也就错过了,现在想办也办不了,只能等到明年再办。但具体要交多少钱,怎样投保,他们不知道。(策划:本报驻北京新闻中心钟雪冰选题执行:江鑫娴摄影:祝莉)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